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善琏镇志》民间竞技(一)

(2022-10-19 18:42:25)

 《善琏镇志》民间竞技(一)

 第四章  民间竞技

湖州系吴越古邦,江南望郡,优越的地理条件,良好的经济基础,丰富的物质生活,孕育了灿烂的民族体育文化。民谣《子字歌》:正月里,踢毽子;二月里,放鹞子;三月里,踏青打拳吃粽子;四月里,养蚕采桑子;五月里,划船卖茧子;六月里,戏水打闷子;七月里,相扑摔跤子;八月里,赏月斗蛐子;九月里,登高看景子;十月里,打稻挑担子,生动地记载湖州民间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综观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民间传统体育,可分成水上运动、节日活动和儿童游戏三类。

 第一节:水上运动

   一、船拳。善琏镇观音堂村丁家栅的船拳源于抗日战争前,当时村里的小孩经常赌博,村民就想到了组建个船拳队,让村民有事情做,强身健体。从莫蓉盛林山请来了有名的拳师许银宝教授拳法,有近40人自发前来学习,每天晚饭后就在几个空房子里练习,从正月里练起直到养春蚕为止。丁家栅的船拳种类十分丰富,有板凳拳拉耙武松脱拷拳三节棍五节棍对子打猴拳等。由此,还出了不少有名的拳师,像擅长三节棍的丁金火,耍五节棍的丁金海,会使红缨枪的丁吉生,舞枪的丁学文和耍大刀的丁迎生是对子打能手。有了这么一个班子,清明时这几十个人就开着船出去打拳,吴越方言中船拳蚕茧同音,每年的清明节,丁家栅的船拳船就会开往含山,在山脚下的运河中表演,还会和练市杨开庙、钟家墩的拳船斗拳,要是斗输了,还要把所有器材交出,石淙开庙会,也常常会邀请丁家栅的拳师们去表演。现在会打船拳的越来越少了,班子散了。

二、踏拔船。历史上,头清明摇踏拔船(也称哨船)的民间体育竞技活动,大约始于宋代。宋代张先的《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就有龙头舴艋吴儿竞的诗句。抗战时期,因含山上进驻了日本军队,此活动暂停了数年。

抗战胜利后,活动得于恢复,一直延续到70年代末,逐渐淡出了人们的业余文体生活。主要是人们劳动生产繁忙,无心顾及这一活动;传统木质农船逐步被水泥船替代,(水泥船沉重身笨,不适合装踏拔船)以及含山塘作为京杭古运河,来往运输船只日益增多,环境越来越不适应摇踏拔船的条件等原因。使摇踏拔船这一传承了千百年的民间体育竞技活动,终于成为了历史。

 

三、桡彩舟。桡彩舟俗称摇梢船。始于吴越春秋,盛于明、清,流行于三吴腹地。《吴兴丛书.掌故》载:清明节桡彩舟于溪上,为竞渡之戏,是一项寓文娱和体育于一体的水上活动。彩舟用普通农船扎成。早期的彩舟用彩绸、绫绢巧扎成各种花式,到明、清时期已发展到中舱中扎有由儿童扮演的戏文,如《八仙过海》、《水漫金山》、《吕纯阳三戏白牡丹》等。十名桨手,一式服装,分置两旁,船梢配有大橹,随着欢快的锣鼓声,行进在水乡村前村后的河、港、荡、漾之中,供群众观赏。善琏民间桡彩舟以清明节在含山前的运河畔会演为最盛。各地彩舟自然蜂拥而至,或桨起桨落,作竞渡之戏;或扮演戏文的儿童翩翩起舞,比赛挑扎技巧和表演水平。建国初期,还有桡彩舟活动,而今已不见。

  四、标竿船。标竿船即水上秋千,由农船上竖立笋柱竹竿而得名。属水戏的一-种形式,早在唐代就在湖州流行。《湖州府志》载:唐杜牧之佐宣城时游湖州,刺史崔元亮大张水戏,使人纵观。标竿船一般用5吨农船挑扎彩旗布幔,装饰美观。前舱竖立竹竿,高达12尺有余,参加表演的男、女青年,身穿民族形式的彩衣,或单人,或双人爬上竹竿顶端,随着竹竿的弹性贴近水面,表演金鸡独立倒立空中飞人等惊险动作,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群众喜闻乐见。标竿船流行于含山等地区,每年寒食、清明节会演于吴兴、桐乡、德清三县交界处的含山侧畔运河之中,给游人增添欢乐。

  五、游泳   善琏,含山两片,出门见水,向来男人天热就下水游泳,河港水质清澈见底,为天然游泳场所。孩童半日于水中游戏,钻入水底比时间长短,或匿于水中捉迷藏。或自由泳比速度。水乡人,人人会游泳,游泳可锻炼肺活量,对增强体质,保护自身安全,都有意义。如今水质污染,下港河者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