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琏镇志》乡村旅游篇之十四


历史丰厚皇坟村
皇坟
村委会驻坟头湾东南叶子漾。(2013年,东北向迁至毛家桥自然村南侧村公路北侧。)东北距善琏镇政府2.23公里。
《善琏乡土地历史》遗迹
善琏是湖笔的发源地,从《善琏乡土地历史》遗文中都可说明。
八十年代初,在善琏镇皇坟村金济仁家发现了其曾祖父金蒲田先生摘录于永欣寺匾文的《善琏乡土地历史》遗迹,其原文如下:
“盖闻乡土有根基,水有源流。培其土,则枝叶并茂;通其源,则支派分流。
吾乃善琏乡土,南北东西有四桥,故名善琏。古有圣迹。蒙恬乃秦之三世名臣,笔乃蒙恬所作,传留至今。后逝世,设冢立祠,组织冢墓,在苕水之南,仙潭之北。其乡名曰善琏。汉纪武帝时,有智勇僧和尚,蒙公祠左则建造一所庙宇,取名永欣寺,今名永胜寺。乃智永僧思其遗爱,不忍毁其冢,故而冢前竖立石笔一枝。数千年来瘗笔冢无存……善琏市廛起初时止有几盘小店,不出生意。笔业从何处发达?又有汉武帝时代,沈君谱琴、贺君以赞、阵君世芳,杨君思任,则四君同智勇僧,发起笔业繁盛,奔走中国各省。东鲁西鲁,东粤西粤,褒中黔省,滇南山西陕西,幽州绥远,附近江浙闽皖赣,各省销货,以致笔业发达,全中国都来善购货,故而善琏市肆热闹,开设商店,日增月盛,车当齐办。善琏范围虽小,所有笔业,四远驰名。至宋纪真宗年间,畅销中外。虽则笔业,寰球无二。现今笔业人家,约千余家。从发起至今,有六十八世行商笔业。善琏地点,东达含山,西至藏戴二星桥,北至北塘桥。附近保宁桥,保宁坊,约笔业人家有三十余家,都靠笔业生活。
塘家汇又有常山朱氏坟茔,大宋范仲淹之寄父,仲淹少孤,贫乏不能自存。后仲淹姑其育己之恩,以德报恩。虽然善琏西小范围,颇有古迹尚存。善琏乡土,粗知大略,聊成一息,俟后世明了乡土,可不谨哉。”
广富桥
古墓寺
国太禅寺。皇坟的西南方有一块地称"国太地",据传是吴国孙权之母安葬之地。后人先后在此建造"国太禅寺"、"古墓庙"以示纪念,香火一直旺盛。"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之后,有关部门允准,重新修缮,还胜迹之原貌。大塔角,位于皇坟的东南角,是一片百亩之大的开阔地。田头地角,古代的器皿碎片俯首可拾。刻有古怪文字、图案的青砖土瓦时有出土。田里古井、石阶偶有挖掘。种种迹象表明,在很远的年代,这里曾是一个繁华的市廛或居住地。这里已被开发成一个拥有700余亩良田的农业现代化园区。
附:彭五宝事迹:
彭五宝,(1908年3月6日---2000.4年),解放后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的第一任镇长。中共党员,用一生奉行自己对党的诺言。老人家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要和善做人,死要安心离世”,于1994年亲笔写下了《老愚彭五宝回忆一生经历》,讲述了自己九十余年的经历,教诲子孙后代要爱国、爱党,为人民服务,做合格党员,要勤俭节约,以身作则教育下一代,是湖州市南浔区的遗体捐献第一人,他的一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后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