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前方《夹塘村运河故事》之五十一


含山老师的宿舍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湖州师范将毕业,由组织分配,来到离家较近的含山镇一中实习。后分配在含山中学教书,工作达五年多。40年,一个转身的距离。往事历历,值得回味。在我也留下了老师宿舍的回忆。
西窗阁楼宿舍
1979年,我住西窗的阁楼宿舍。8月26日,组织上“分配”我到含山一中实习。一早,我从故乡来到含山中学参加教师会议。走进办公室,上楼梯则是老师宿舍了。领导安排,让我与俞泉森老师同住一宿舍,为朝西窗的一间阁楼。厉教导说,这是前任教员房间。里面乱七八糟的,叫人动弹不得。我只有久久倚在西窗口。见一棵梧桐树立在风口,即凑了一首“相见欢”:含山学校西楼,倚清秋。万里阳光铺地,物葱郁。稻苗青,菜花黄,何时收?今有凉风吹面,去忧愁。
俞泉生老师进来了。我们两人一起收拾这学校西窗阁楼。楼间干净,这算是不错的条件了。阁楼里面分设三个床位。我与俞老师常住,顾发洪老师离家近,为临时居住的。俩人床位在窗口左右相对。我还选了一个有黑色架子的床铺下,据说这原是语文老师褚安汀的。后来,顾老师进来,看见布局后说:这有架子的床位,原来是数学老师住的。我听后,感到左右不是,心里不舒服。他这么说,是想叫我让位子么?可是俞老师没计效。
1980年5月3日,学校搬迁到含山东坡新建的教学楼。我任初一两个班语文课,兼初一(2)班班主任。校领导要我们中学宿舍搬到楼下去。5月13日,晚上,我们老师一起在校场看了电影《瞧这一家子》,让我很受教益。正象朱自清说的,看这样的电影“象吃橄榄似的,老”觉着那味儿”。可是,明天就要搬家了。我坐在床沿上,望着这朝北的阁楼想。心有不舍。于是写了一首诗《别了歌》:我学画眉鸟,百转随意移。心儿请放宽,朝天笑一笑。
楼下教室宿舍
1980年,住在楼下教室宿舍。5月14日,校领导安排,将含山中心学校的一间教室,作为我们老师的宿舍。这是在原来楼房下面的南面一间教室。楼下毕竟澡湿,我们心下不愿意,但都听从了。这天,我与俞泉生、沈小明老师一起,三人齐心,布置宿舍,我们将黄色篾织的墙壁上,仔细裱糊了张张报纸,教室一分为二。忙到夜里11多,大致完工。我开窗后,突然狂风卷起满天灰尘,升腾到学校操场上空。只好立即关紧门窗。心想,被人反对的事,是好是坏?终于,我在临窗书桌前静下来,准备了明天的课。
我们在这宿舍里住了约两年半。期间,条件艰苦历历:
1982年5月12日,我的宿舍成了“蚊子世界”。
1982年5月26日,我感到很累。睡醒了,高兴自己还活着。
东窗二楼宿舍
1982年,住东窗二楼的宿舍。9月20日中午,我们在东山坡开会。厉老师夫妻调走之后,腾出一间相对舒式的房间,经校领导同意,供我们(郭乃良、沈小明与我)三人在一起居住。我们很高兴,忙着搬家了。这是一间朝东二楼房间。我知道,大家都想在窗口这个位置的。两个人左右相对依窗,另一个在里面朝东。三人上午忙了一阵,就不动了,开会去了。下午,我们从东山开会回来,决定先搬家。将所有东西从楼下搬上了楼。竹榻,椅子等放在中间,可谁也不愿先动。将自己安在窗口,会显得自私;安在里面呢,似乎不愿意。我依窗看操场风景,郭老师不停在拖地板。沈老师却迟迟不来。怎么搭配呢?我在心里问。也就是说,谁住在里面呢?我早上讲过,如住窗口,阳光好正好练大字。“投票”,郭老师也早就透过风声。沈老师到达后,他不说什么。三人停在一起了。于是,郭老师提出了“拨针”。便转身到西间做票去了。“不用了。我住里面吧。”这时,我叫住了他们。这一选择,让我显大度,心里好舒服。
1983年,住含山教学楼宿舍。
2021年5月13日早晨,细雨绵绵。我随《善琏镇志》编撰组一行作大运河的含山村,砖溪村之旅。同行的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含山中学的老师:姚品芳,唐坤田等。如今的含山镇,风物基本改变。只有运河水长,宝塔恒古,情意如初。临走,我寻访了含山小学旧址和兴建中的含山风景区。可是,何处有我们的含山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