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笔志》湖笔笔工材料之一

(2021-08-02 08:42:25)
                          《湖笔志》湖笔笔工材料之一

              追寻湖州笔工

                                                    徐勇

    自南宋末年元代初年湖州取代宣州成为中国毛笔制作中心后,湖笔名扬天下。湖州制笔历史悠久,相传秦代大将蒙恬是湖笔之祖,在湖州善琏有蒙公祠,祭祀笔祖蒙恬,其实,蒙恬还有另外一种身份,蒙恬也是傩神,这是笔者在江西鹜源考察傩戏时发现的,笔祖又是傩神,这双重身份着实耐人寻味。近年湖州旧城改造,大规模基建中,出土了大量秦汉时期的木简和兵器,其中就有那个时代的毛笔,这支外皮上漆,内裹鬃毛的毛笔,可以随写随撕,没有竹制笔管,笔管就是漆皮,同时这也是一种漆器。如此看来,湖州历代笔工以其创造性在历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不过,大多数笔工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是湮没在茫茫史海中,只有少数人还能见诸前人的记述中,这里由于著名文人的揄扬,这些杰出的笔工才为我们所知。

   文房四宝最早都出自安徽,这和五代南唐后主,祖籍湖州安吉的李煜有关,这位爱好书画,擅长词赋的风流帝王 ,大力推动文房用品产业的发展,于是就有了澄心堂的纸、龙尾山的砚、李廷珪的墨和诸葛氏的笔。李煜可谓中国文化产业的创始人,他的书法称为“金错刀”和“撮襟书”。

   湖州笔工的出现,在南宋末年就有了记载,赵孟頫有一好友张复亨,湖州人,为“吴兴八俊”之一,他的诗与跋收录于赵琦美《赵氏铁珊瑚网》卷十著录《赠笔工沈日新》卷首,曾提到“玉翁酒翰惟冯须,制法授以柯山徐。当年松雪所亲见,故使颖也能冯如。”跋曰:“宋季太末徐信卿笔,名重缙绅间,玉溪尚书赵公以徐制法授冯应科,俾之日缚一管,不合意,即拆裂复为之,必如法乃止。松雪公乃玉溪从子,尝亲见其事,故以此法授之陆颖,冯陆齐名,实本于此。”

   和赵孟頫同时代,并相友善,曾隐居于湖州莲花庄畔慈感寺清容轩中的文学家袁桷,在他的《清容居士集》(卷四十四)中有《赠番易笔工童生》一文,其中曰“咸淳间,湖州笔工冯生,制笔得截法,圆不至软媚,励不至峭直,一笔可作万字。冯生死,其弟若孙渐变家法,然犹有韵度。近世子昂承旨擅书名,吴中笔工争进技庭下,率形制相类,书不满卷,则已成秃翁。盖毫熟则易乏,如脂韦之士,宁夏生气。子昂不言其短,将以为彼养生。”文中也提到玉山徐氏的制笔,此处的玉山徐氏和太末徐信卿应为同一人,太末为秦代县名,南宋时属衢州龙游县,玉山因怀玉山得名,唐证圣二年置玉山县,属衢州。赵玉溪当时定居湖州,和徐信卿是同时代人,他得徐笔法传授乡人冯生,“其弟若孙”也是技艺精湛的笔工。

    在南宋景定、咸淳年间,与冯氏同时的制笔名工,还有吴昇、姚恺,仇远的《金渊集》中有《赠溧水杨老》诗:“浙间笔工麻粟多,精艺惟数冯应科。吴昇姚恺已难得,陆震杨鼎肩相摩。”赵孟頫族兄赵孟坚有《赠笔工吴昇》一诗,吴姚陆杨是否湖州笔工,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南宋末年湖州著名笔工的出现标志着湖州制笔业的兴起,湖笔从此开始闻名天下,中国制笔业中心也由宣州转向湖州。

    冯应科,宋末元初人,至元时,颇有时誉,钱选就用他的笔来作画,《霅溪翁题雪霁望弁山图》(郁逢庆《读书画题跋记》卷十著录)中,钱选题曰:“至元二十九年冬,余假弁山佑圣宫一室以避喧,值雪作不已,但闭门拥炉,饮酒赋诗而已,聊记数篇,附见于此卷,书试冯应科笔,亦佳。”方回《桐江续集》卷二十有《赠笔工冯应科》云:“惟有毛锥真强项,不受折简屡太息。善书今谁第一人,冯应科笔今第一。”冯应科制笔不仅在当时被推为第一,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明弘治《湖州府志》中也记载:“冯应科,归安人,善制笔,妙绝天下,时人称赵子昂字,钱舜举画,冯应科笔为吴兴三绝。”明代谢肇淛曾任湖州推官,他在《西吴枝乘》中说:“吴兴毛颖之技甲天下,元时冯应科者擅长,至与子昂、舜举并名,今世犹相沿尚之。其知名者曰翁氏、陆氏、张氏,皆毫也。”

    陆颖,元人,晚于冯应科张复亨的跋(见赵琦美《赵氏铁珊瑚网》卷七著录《赠笔工沈日新》卷首)曰:“宋季太末徐信卿笔,名重搢绅间,玉溪尚书赵公以徐制法授冯应科,俾之日缚一管,不合意,即拆裂复为之,必如法乃止。松雪公乃玉溪从子,尝亲见其事,故以此法授之陆颖。冯陆齐名,实本于此。”董斯张《吴兴备志》卷二十六记道:“赵子昂精于书法,其所用笔,皆出自颖。然每日攻书,自小楷至于行草,辄用一枝。其后见召将行,有父老赠一笔,用最年不秃。”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玉溪卒于南宋景定元年,赵孟頫时年仅五岁,即便秉赋超群,恐怕也不能领会制笔之法,也许,他成人后从冯应科处掌握制笔之法,再传之陆颖,那倒是合情合理的。而陆颖得赵氏指授制法,并让赵氏常用其笔,当在至元二十三年应召之前,而他的年龄不会小于二十岁,如明初洪武元年尚在世,应已八十二岁了。

陆颖有笔庄笔花轩,同代人龚敩《鹅湖集》卷一有《赠吴兴陆颖笔花轩》诗:“吴兴制作天下奇,笔花名轩谁与题。霜毫插架千百枝,枣心兰蕊芳菲菲。固知文房有至宝,雨露涵渐为谁好。自是春风笔下生,时人只道开花早。”陆颖两子也承继父业,解缙《文毅集》卷十六《题缚笔帖》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一文艺尔,非得善笔,羲献复生,无所用其巧。吾寻常欲作佳书为传后计,非陆颖笔不可。陆颖本农家而善缚笔,长子尤能知笔之病,次子亦能缚笔而不废农事,朴茂尤可喜。农隙时读书,农时手自耕种,古者士大夫皆然,风俗日薄,遂不肯为尔。”

   张进中,元初湖州笔工,赵孟頫有《赠张进中笔生》诗:“平生翰墨容余习,喜见张生缚鼠毫。韩字未容夸兔颖,涪翁底用赋猩毛。黑头便有中书意,黄纸宁辞署字劳。自古无人继羲献,世间笔冢为谁著?可见赵孟頫也用狼毫笔书写。

   陆文豹,元末明初在世,陆颖之孙。元末明初沈梦麟(湖州人)《赠笔生陆文俊》云:“当时笔家争效技,陆颖一出超群工,呜呼!颖也收声久,诸孙文豹昌其后。”由此可知,陆文豹是陆颖诸孙中的佼佼者,陆文豹是否就是陆文宝,有待进一步的考证。

陆文宝,元末明初在世,陆颖之孙,是一位交友颇广的人物,这在笔工中并不多见,他在当时名声很大,许多著名的文人都为他著文介绍,字文材为其作《笔卦》,杨维桢为其作《颖命》,张羽为其书《笔对》,都是一时之选。

    陆颖的笔花轩后为陆文宝所有,沈梦麟《花溪集》卷三有《陆文宝笔花轩》诗,云:“练水春生洗玉池,陆郎邀我试毛锥。天葩五色江淹赋,宫锦千章李白词。仙掌露秾顾菡萏,玉毫烟暖长辛夷。便应借尔轩中笔,题到平生古梦诗。”陆文宝还有笔妙轩,解缙《文毅集》卷四有《笔妙轩》诗云:“近代喜称陆文宝,如锥如凿还如椽。善书不择新与故,一锋杀尽山中兔。江淹梦断多才华,班超投却成奇遇。闻群制作非寻常,尖其员健良有方。当窗特书风雨作,临池点染烟云香。简体书中尽神妙,金雀虎爪生辉耀。意针乘露更新新,不作拙工使人俏。陆君早为人所称,英气凛凛当青春。何时携取献天子,图画麒麟阁上人。“陆文宝另有庄园耕墅轩,说明他的制笔生意兴隆,资财雄厚,沈梦麟和他交往较多,有《练溪陆文宝耕墅轩》诗云:”楝花溪上即沧浪,三子求田身有庄,寒食开荒连夜雨,秋风获稻满天霜。可堪北里黄金尽,不似南翁白发长。十月涤场明酒熟,相期介寿杀羔羊。”

    陆文俊,元末明初在世,陆颖之孙。元末明初沈梦麟《花溪集》卷二有《赠笔生陆文俊》诗,云:“苕霅东来水如练,溪上涵山出孤巘,山下人烟如井邑,家家缚兔供文苑。吴兴阁老松雪翁书法直于钟王同。当时笔家争效技,陆颖一出超群工,呜呼!颖也收声久,诸孙文豹昌其后,承恩玉几天回光,怀宝东吴不轻售。同宗文俊艺更精,论工与豹相抗衡。宣毫拔萃雾雨湿,越管入手风云生。世间驽骀杂汗血,孙阳不遇谁旌别。羊柔肯写黄庭经,茼重临难青李帖。金花煌煌封两头,紫毫价重珊瑚钩。客来寄我茅屋底,贫居岂有琼琚酬。老夫含年七十九,目昏手颤书何有。工耶拙耶且莫论,请过花溪酬春酒。”花溪即今湖州花林的苕溪支脉,今归练市辖属,元四家之一的湖州人王蒙有《花溪渔隐图》存世,画的就是这一带风光,对后世影响很大。涵山即含山,山上有笔塔,其地和善琏相邻,今归属善琏,诗中所记当时以兔毛制笔成风。沈梦麟生于贞元三年,故诗七十九岁作时,为洪武九年。

    陆文俊制笔技艺超群,在当时就很知名,陆居仁《苕之水诗卷》云:“苕东此艺比屋攻,几人如俊称良工。”陈朴在卷后题跋也云:“吴兴陆氏以制笔闻天下,世继其业者,固不乏人。至于脱颖者,盖亦寡矣。今观文俊卷中诸公,称善若出一口。可谓一艺获誉,为陆氏脱颖者矣。吁!文俊精于艺,犹能润其身,以扬先世之名,况有志之士乎?”

    陆颖贵,元末明初在世,陆颖孙。元末明初的书法大家、诗人杨维桢作《赠笔史陆颖贵序》(见《东维子集》卷九)云:“颖擅名于馆阁诸公久矣,至其孙,遂以颖贵名焉。常以丰狐之毫或麝毛须制以遗我,且曰‘史钱史铁心颖’也。予用之,劲而有力,圆而善任,使舍其制而用它工,则不可书矣。故铁心之颖,人举得之,而人亦不能用也。其以颖自贵,不以轻信于人也,故为序以赠,使世之大手笔知其自负所贵,非吾溢美之也。”杨维桢曾多次到湖州,洪武二年作《画沙锥诗序赠陆颖贵》(见赵琦美《赵氏珊瑚网》卷七)云:“吴兴陆生某,有才学而隐于笔工,其仲氏颖贵,美髯善容止,尤有才气,可化乱世而识几不受聘,则慨然曰:‘以弓刀窃禄,孰愈吾世守笔锥之为贵也。’袭颖贵。而制之精者,标其号曰、‘画沙锥’,尖圆遒健,可与古韦昶争绝”。

    陆用之,元末明初在世,寓居太仓。孙作《沧螺集》卷二《赠笔生,张蒙序》中曰:“吴兴陆用之,精于为笔,不在冯陆之下,徒居娄江。授其甥顾秀岩,秀岩又受其甥张慕,世传笔法,如出一手。自漳泉广海贾泊来吴舣舟岸下,百金易之,殆无虚岁。”

    陆继翁,元末明初在世,陆文宝后人,明曾綮《赠笔工陆继翁》诗云,“吴兴笔工陆文宝,制作不与常人同。自然入手造神妙,所以举世称良工。有时盘礴披蒙茸。平原霜气在毫末,水面犹觉吹秋风。制成进入蓬莱宫,紫花彤管飞晴虹。九童清燕发宸翰,五色绚烂皆成龙。国初以来称绝艺,光价自此垂无穷。美哉文宝名已久,当有家法传继翁。我时得之一挥洒,落纸欲挫词场锋。枣心兰蕊动光彩,栗尾鸡距争奇雄。道衍《赠笔生陆继翁》诗中云:“吴兴笔生谁第一,陆家孙子今无匹。湖海知名购者多,惟有能书始能识。”又云:“陆生遗我老兔毛,得之贵此瑛琼瑶。嗟余好书元成癖,细写笑作莺歌娇。(见《古今禅藻集》卷二)陆继翁,项元汴《蕉窗九录》又作:“六继翁,寓居南京。”

   沈日新,元人,赵琦美《赵氏铁网珊瑚》卷七存《赠吴兴笔工沈日新》一卷,有张复亨、林附凤、杜本、柯九思、郑元祐、李坦之诗各一首,柳贯题识一则均为同时代人所作,其中杜诗最为脍炙人口:“吴兴冯笔妙无伦,近有能工沈日新。偶遇玉堂挥翰手,不嫌索价似珍珠。”其余诸人都对沈日新的制笔技艺赞不绝口。

    沈君实,元人,元代著名书法家、道士张雨《赠笔生沈君实》诗云:“玉堂弄翰青钱选,闻道吴兴屡出奇。何事君家苔藓壁,醉仙留句只榴皮。”张雨是赵孟頫的学生,曾多次到湖州,作有《湖州竹枝词》,他到湖州想必到过沈君实的笔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