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学练实践散记——兼论“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

标签:
八卦掌鸣生亮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张全亮 |
分类: 研究会活动纪实 |
转载自:博武
“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或曰“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是太极拳界古已有之并且为大家耳熟能详的重要立论。而这个“小成”究竟是指什么样的境界或者说状态,则少有标准也少有人说清楚。笔者结合自己三年多来的学拳练拳教拳经历和心得体悟,对照自身实修结果进行说明,以求得到各位前辈、大家和同修们的求证和指导。
一、学习经历及收获
1、2019年3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陇南市人大机关举办的“张全亮老师简化吴式太极拳十式”培训班,由陇南市武术协会主席、吴式太极拳五代传人窦登学主教。
主要收获是体会到了起势前“无极状态”的至关重要性,也是拳论“太极者无极而生”在实践中的运用。
2、2019年5月11--13日,借北京鸣生亮武学研究会陇南分会成立之机缘,与张全亮老师初识并参加了吴式太极拳简化十式培训及吴式太极拳教练员培训班学习。
主要收获是对吴式太极拳和梁氏八卦掌理论和实践有了初步认识和了解,特别是对吴式简化太极拳十式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与张全亮老师团队有了信息联系。
3、2019年9月中下旬,我参加了陇南市建设银行举办的王培生传吴式十六式太极拳的培训学习,由陇南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吴式太极拳五代传人管红平老师教授。
主要收获是在学习吴式太极拳十六式的基础上,学练了11字步型猫步功(也就是吴式太极拳要求的川轨步型)。期间第一次体会了整个练拳过程中贯穿一气的感觉。从此坚持对猫步功练习。
4、2020年3月至2021年10日,我在陇南市徽县办班教授吴式太极拳十六式和猫步功,后因疫情原因暂停集体教学但个人练习一直在坚持。
主要收获是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坚持和努力,自己的身体重心明显有阶段性的下沉,自己实实在在体会到了拙力泄尽、周身一家的感觉,而且据参与练习者反馈,普遍有了明显的身体变化和身心改善。
5、2021年4月25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武当杂志社和鸣生亮武学研究总会举办的第22期中华武当内家拳名家讲坛张全亮吴式太极拳专修班的培训学习,系统学习了鸣生亮拳法的武学体系和内功心法,特别是系统、全面学习了吴式太极拳成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的首次全国推手培训班的学习。更有幸的是我以很浅的练拳资历荣入张全亮老师门下,成为了张全亮老师的入室弟子(吴式太极拳五代传人)。为我的吴式太极拳学习与修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更加坚定了我光大师门的勇气与决心。
主要收获一是拜入师门、成功入室是我莫大的荣耀,让我倍受鼓舞。二是见证了师傅师娘八十不服老的尚武精神和诲人不倦、倾囊相授的教学精神。三是见证了吴式太极拳和武当山自然美景天人合一的美妙对话。
6、2023年1月开始关注学习吴图南系吴式四代传承人莫韫龙老师的《寿养要参》视频号。
主要收获是对太极与太极拳有了更深层次、多维度的认识,特别是对先天功以及后天返先天等理论有了系统的学习。猫步功修炼上升到了先天功层次,改进之前学练方法后找到了周身一家、只有一个“阳动点”身体整合的感觉,从而更好地避免了双重的问题。
二、体会
1、作为入室弟子必须深入学习师傅师娘的武学思想和尚武精神。
2、作为入室弟子必须要有强烈的光大师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要学好吴式太极拳必须要有对拳法拳理十分崇敬之心和崇尚武德的精神。
4、要学好太极拳必须要学好扎实的内功心法,修好优秀传统文化功底。
5、作为入室弟子必须承担起不辱使命、光大师门的艰巨重任。要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到鸣生亮拳法特别是吴式太极拳的学习中来,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文化拳、君子拳、长寿拳、信息拳的社会功能。
三、实修体悟
1、太极(猫行)步的实践。
按照老师要求一是时间上每次在二十分钟至一小时,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在完全分清脚下虚实的基础上,把身体重量分为十等分,分十次(约10秒钟)完成一次虚实转换,前脚落一分后脚松一分,按照动作要求反复循环练习。这是逐步减去拙力的最好途径,随着时间的积累会一步一步逐步减少拙力,脚步会越来越轻灵,最后直至拙力散尽。从教同事练拳的效果来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半月后)产生脚下生根的感觉并做到单脚站稳,这样能够为练习者深入学拳增加信心、增强体能,直至为身体重心下沉打好基础。关键是要坚持,完成不同阶段性的跨越后自然会有功夫长进的感觉产生。如果坚持的好三年可以泄尽拙力。
2、无极式的实践
严格按照张全亮师父“端庄平稳、气度开阔,骨断筋随、三融四坠,如沐春风、神充气催,下颌微收、舌尖上顶,眼向前看、耳向后听,排除杂念、着意丹田,身感摇动、开始练拳”的规范要求,在完全进入无极状态后开始行拳并让这种感觉贯穿到收势结束则是另外一个短期内功夫上身的重要环节,通过反复坚持习练,能够让习练者慢慢体会到天人合一的理想状态及其美妙感觉,这个感觉不仅仅是迈入太极拳大门的敲门砖,更是学好、学深太极拳的重要环节,也是无极而太极的根本所在。
3、虚实转换的实践
吴式太极拳十分重视虚实转换并且要严格做到全虚全实,也就是百分之百的质量要在单腿之间不断转换。通过第一点太极(猫行)步实践有了身体重心下沉感觉之后便能够自如完成虚实转换的动作过度过程。太极(猫行)步的练习是为虚实转换服务和做支撑的。没有这个基本功夫要在行拳中不可能做到全虚全实的。
4、阴阳理论的实践
我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了48对阴阳关系,并在坚持平时学教活动中时时体悟、时时落实,也就慢慢融入并加深了对其他相关的拳理拳法的理解与感悟。这些除了所谓的“起落进退、屈伸俯仰”八刚之外还有:天地、日月、动静、虚实、轻重、分合、升降、缓随、内外、顾盼、左右、丢顶、粘走、收发、刚柔、前后、上下、长短、悲喜、雌雄、寒暑、正斜、生死、好坏、呼吸、高低、明暗、快慢、方圆、吞吐、朔望、顺逆、抽拉、拔拽、断续、攻守、强弱、松紧、男女、黑白、丑美、深浅、有无直至先天后天等等有48对96个方面,如果再加搜集会有一百多个方面。我们可以从这些对等的阴阳关系中去体悟拳理拳法,会给我们的练拳过程增加丰富的理论享受和无尽乐趣。
5、全方位感悟拳法的实践
吴式太极拳素有长寿拳、君子拳、文化拳、哲理拳、信息拳的称法,这些都是先辈们给我们流传下来的强大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从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去感悟和体会,例如深研细究为什么叫文化拳,有哪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深刻寓意;为什么是长寿拳,为什么吴式拳能做到;为什么是信息拳有哪些重要信息需要我们学习与掌握,如此等等。让太极拳文化在我们心中形成全方位的立体概念与全息思维,我们才能够以坚强的意志和坚定决心、坚守的初心和坚决的勇气去传承好、发扬好、光大好这一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6、增强社会效应的实践
任何优秀文化遗产都应该有广阔的发展与生存空间,吴式太极拳也一样需要培育一个健康成长的沃土,更多的社会公众就会从中汲取养分、感受滋养。我们应该让尽可能多的社会群体参与到吴式太极拳的学练队伍中来,才能为其发展形成良性发展途径,我们要依托各种群体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托政府部门及大企业做好宣传与推广,另一方面要依托底层社会群体,比如退休人群和低收入人群,我们可以采取义务教学的办法,让更多的人群受益。这样能够在发扬传承好吴式太极拳的同时,在社会生活中去拓展吴式太极拳更大的的生存空间。
四、思考
通过自己三年多的实践和体悟,第一年完全是自己练习,第二年开始边练边教带领团队练拳。体会最深的是内功修炼,主要是对猫行步的坚持练习和对阴阳虚实的提炼、感悟与把握。
1、我体会到了“三年一小成”的真实不虚。我练拳后三个月至半年自己头发弹性、光泽增强,一年后重心明显下沉,三年后重心更低、全身大筋明显增粗并且张力十足,全身骨骼也在增粗而肌肉变得更加松软光滑,周身一家的经络整合效果显现,验证了“三年一小成”理论的真实不虚。让我对“五年一大成”或“十年一大成”有了实实在在的预期。
2、“三年一小成”就是功夫修炼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我的实践就是从十式、十六式和猫步功中得到的。但是这个状态不练到这个层次和阶段是不会和“三年一小成”结合、联系起来的。这个标准就是实实在在体会到了什么是拙力泄尽、周身一家。从个人的体会看主要来源于猫步功的修炼。
3、与“一年以身变手、二年以气变手、三年以意变手”以及“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等说法相比较,其实我从修炼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全方位、全身心开始变化了,也就是全息的易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排列组合。
回顾自己两年多来对吴式太极拳的学习和教学实践,主要体会有:一是必须要有古人“学而思、思而学,学而又思、思而又学”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以及“咬定青山不放松”毕生追求;二是必须重视内功修炼,只有内功的增长才能促进对拳理拳法感悟不断加深;三是必须学习阴阳五行学说及本门先辈先贤留下的武学思想和武学精神,才能真正达到与古人对话的境界;四是必须要学好扎实的内功心法常识和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理论功底,才能加强学好吴式太极拳的文化底蕴与思想基础。
以上只是本人实修的一些体悟,难免有有悖于拳理、拳论之处,敬请前辈、老师和同修们批评指正!
1、注释
(2)阳动点:按照阴静实、阳动虚的原理,是指拙力泄尽、周身一家的感觉出现后,全身整合实脚开始发动前的哪一个力点。
(3)《太极拳体用全书》例言之七:太极拳。非专为与有力者斗狠而作。盖三峰真人,创造柔拳,以资助道体之用。世之有愿卫身养性,却病延年者,无论骚人墨客,羸弱病夫,以至于老幼闺人,皆可学习。有恒者,三岁有成。若问其用,则在不用力,而却不畏有力也。尚有大力者,来击我,以吾之至柔,自足以制胜者,盖顺其势而取之也。卫身养性之要,亦曰顺而守其弱也可。不然虽有勇力如贲育者,亦非太极拳家之所取也。
2、参考书目
(1)王宗岳著《太极拳论》。
(2)杨澄甫著《太极拳体用全书》。
(3)张全亮著《传统吴式太极拳入门诀要》。
(4)莫韫龙《寿养要参》视频号。
(5)吴图南、马有清著《太极拳概论》。
(6)祝大彤著《太极内功解密》。
—— 素材来源:郭广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