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生亮武术文化网】按:根据会长张全亮老师指示,本网将从即日起不定期连载太极拳理论家张志明先生数十年坚持不断研究太极拳关于“松"的理论文章集锦佳作《松中明理修太极》内的文章,以进一步提高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广大会员的理论水平,深入推动鸣生拳法的理论研究。望鸣生亮武学研究会各下属传习组织认真组织弟子门人和会员认真学习、研究、践行、讨论!

《松中明理修太极》
张志明
著
点线面体依序行,
偏沉偏浮开合功;
只用重量不用力,
松中生动是正宗。
二O二二年六月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放松的形象比喻
第二节 放松的社会传承
第三节 放松的价值取向
第四节 练松的正确路径
第二章 肢体松法
第一节 虚领顶劲
第二节 沉肩坠肘
第三节 掌舒指领
第四节 含胸拔背
第五节 腰腹互动
第六节 尾闾中正
第七节 开裆下胯
第八节
其根在脚发于腿
第三章 精神松法
第一节 放心明心
第二节 有意无意
第三节 行松运气
第四节 心死神活
第四章 松中生力
第一节 用不用力
第二节 气与力合
第三节 对称生力
第四节 肌松力掤
第五章 松中生动
第一节
无为练拳松中求
第二节
拿住放字练松功
第三节
偏沉则随法自然
第四节
松动四要四不要
第五节
每势都要经三松
第六节
排除杂念练松动
第七节
身运平行四边形
第八节
一侧收合一侧开
第九节
点线面体顺水流
第十节
肩胯开合带四肢
第六章 松中明理
第一节 松中明太极
第二节
弱者道之用
第三节
松是道德功
第七章 俚歌拾遗
附 录
参阅及引用主要书刊
自
序
太极拳练至“着熟”之后就要往深处思考:太极拳是什么?练拳练什么?怎样练?以求道路走正,提高更快,效益更高。
从根本上说,太极拳不只是一种武术流派,一种健身运动,而且是一种智慧的思维方式,一种优秀的文化形态,一种和谐的人生境界。
从技术上说,太极拳是水性拳,它崇水之善,悟水之性,仿水之动,用水之能。练拳应当:将身松成水,似在水中游,凡动非我动,都是顺水流。这种水动感,不但有趣,而且有用,是自测练拳有无用力的准绳。有了水流感就是用上了自身重量,就是不用力量练拳了。没有水流感就是没有发挥自身重量的作用,就是用了力量,于是妄念起作用了,严格来说,打的就不是正品的太极拳了。
从文化上说,太极拳是诠释太极思维的拳。太极思维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阴阳返太极,太极归无极的逻辑思维,是阴与阳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内涵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可教人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修道厚德、离苦得乐,助益于人生的时时刻刻、方方面面,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精神财富。不幸的是,有些拳者,满足于只练四肢,不练头脑,把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的无价之宝白白放弃,实在可惜。
太极拳像是一盒宝贝,分内外两个部分。外面是有形有相的肢体动作,简称“相”,好像是装宝的盒子;身心里面蕴涵的是太极拳抽象的本质性能,简称“性”,堪比盒内满满皆是的文化内涵、人生良策。太极拳外在的肢体动作,只是为了以外引内,而不是值得满足的所在。
练太极拳要通过阴阳之间沉浮聚散地不停转换,思想关注从体外相上逐渐转移到内在性上去,用内视假想和心灵感悟的方法解剖自己,锻炼自己意识感知的灵敏性能和调节体内细微变化的自控能力,探索变固体为流体、用重量不用力量的运动规律。练到明心见性之后,就能以己性推他性,就能知人之性,知物之性,知天地之性,就有了自由自在的生命体和大智慧,健康长寿等效益也就不求自有了。由此可知,太极拳练的主要还是文化修养,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的这至理名言,是太极拳的基本练法。
“为学”就是学习知识,明白道理。“日益”就是天天提高认识,获得助益。为学日益要多看多学,多练多悟。为学的路径很广,老师面授,拳友交流,线上线下,读书明理。最方便、最生动的还是向身边的事物学习,如观察花草树冠随风摇曳,可联想拳中舍己从人的意义;观察水向低处流,体会行拳偏沉则随的道理;观察毛毛虫一屈一伸的行走方式,寻找练拳胸腹一含一展的开合感觉。“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大自然把所有的道理都放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了,就看我们是不是有心之人了”(王壮弘)。为学日益就像精神的一日三餐,是为了增加营养,补充能量,获得生命运行的动力。
“为道”就是探索规律,磨炼功夫;“日损”就是天天减少欲望、妄念等不合道的想法、做法。为道的方法就是日损,日损的方法就是放下身心,把为学日益的所得消化吸收后化为潜在意识,把必须怎么做的执着刻意融化为状态反射,把有碍形而上思维和下意识动作的一切全都扫除干净,甚至把有形有相的自己都忘掉,把自己有主观愿望的“有为”虚化为顺其自然的无为,升华为自由自在的无不能为。无为是“为道日损,损之又损”的成果,是无不能为的提前,是练太极拳的神明境界。无为就是忘掉自己的想法,不要任何控制,像水向低处流那样,任凭自己的身心顺内外客观的自然规律而去。修炼无为,为道日损,就像天天拉撒、排泄毒害身心的废物似的,清洁灵魂,健康精神。
为学日益是建立,是加法,是从无走上有。为道日损是清除,是减法,是从有走上无。为学与为道,在加与减、有与无之间往复循环,是精神领域的新陈代谢,可端正方向、扶正人心、提纯人品,为拳艺、为人生铺就平坦大道。为学与为道,又像人之两足,相互辅佐,交替前进,可一步一步登上无为而为的幸福殿堂。无论生活还是练拳,道理都是如此,都能从中获益。
在为学日益,特别是在为道日损的修炼中,放松不是一种选项,而是一种必需,是实施各种技术的前提性条件、基础性功夫,是清除自我障碍的唯一正道。为学日益是获得,为道日损是割舍,所以,相较于为学日益而言,为道日损更难修炼,更加需要放松,在自己身心之内,下一番清除妄念的狠功夫,才能逐渐显露出无为的状态来,进而才能体会到无不能为的自由自在。
放松重要的无可替代,深奥的没有止境,难练的需要终生。我耽心的是有些拳友对待放松,因熟悉而轻忽,因不懂而曲解,因难练而放弃,缺乏一生“损之又损”的不懈毅力,与这么优秀的传统文化擦肩而过,无缘享受“无为而无不为”的超级幸福,实在可惜。
练太极拳放松,不是夺冠比赛,不必互争高低,只须潜心静修,独自享受坚持不懈的过程。修炼放松的功夫,与漫漫人生一样,与世界万象相同,一切都表现为过程,无不在一定的过程中进行。练太极拳放松的过程包含着不断探索的情趣,破迷开悟的清醒,引领思想从关注身外到回归内心,从企盼结果到享受过程,逐渐把自己身心的内环境清洗干净。尽管我们都很普通,不可能到达技艺的顶峰,但谁都应为更加美好不停的超越自己,都值得为身心自由而不懈地攀登。
所以我在书中,一再强调放松的重要性,反复说明放松是修身文化,一门学问,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本领;仔细介绍偏沉则随、松中生动、松静修身的科学道理和操作技巧,不厌细腻、力争深透,期盼读者坚定信念、甘于寂寞,跟着我的思路,慢慢摸索、点滴积累,以期捅破迷茫身心的那层窗户纸,明白放松的真谛,得到放松的效益。
感谢多位专家学者为本书作序题词,令我受宠若惊,生怕书中还有什么差错,辜负了各位的厚爱。于是又宅在家里反复推敲、增删修正,乐此不疲,一晃又过去了几年,至今仍不舍放手。但年纪不饶人,到了不得不搁笔的时候,留下的遗憾只能请方家斧正了。
张 志 明
2022年5月于江西省崇义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