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且行且思
且行且思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27
  • 关注人气:7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作文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

(2014-03-06 18:02:12)
标签:

审题立意

分类: 教学随笔

.如何审题立意

1.思路方法:

找准立意角度,整体感知材料;

②提出中心论点,符合材料主旨。

2.举例分析:

    1)爱因斯坦成名以后,比利时国王和王后邀请他去做客。国王按约定的时间派了宫廷小汽车去火车站接他。火车到了,去接爱因斯坦的小车司机却怎么也找不到他,只好空车回去,报告国王说爱因斯坦没有来。可半小时后,爱因斯坦身着沾满尘土的破雨衣,脚穿一双旧皮鞋走来了。原来司机只看衣着不认人,爱因斯坦只好步行而来。

    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爱因斯坦接受比利时国王和王后的邀请后,准时赴约,虽然接站的司机没有接到他,但他还是克服困难去赴约。他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品德值得赞颂。

    ②批判只看衣冠不认人的行为,反对以貌取人。

    ③赞美爱因斯坦艰苦朴素的美德。

    ④赞扬比利时国王爱才。

    ⑤真正伟大的科学家即使成了名,仍专注于科学事业,不讲究衣着,不追求个人享受。

上述五种立意,哪一种是最佳立意呢?

答:

    【审题立意】第①种立意,虽然是从爱因斯坦的角度立意,但不是这则材料的重心所在,不是材料的本义,属偏离题意。第②种立意,虽然不能算错,但还不是最佳角度,因为这则材料的主体不是小车司机,而是爱因斯坦,属符合题意。第③种立意,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流于肤浅。因为穿沾满尘土的雨衣,并不是艰苦朴素的表现,而是不修边幅、不讲卫生的行为。“穿旧皮鞋”也并不足以证明爱因斯坦就是艰苦朴素。这种立意,也只是就事论事,不得要领,属偏离题意。第④种立意,更是站不住脚,因为这则材料的含义与“爱才”沾不上边,属偏离题意。另一方面,这则材料的主旨并不是评述比利时国王,因为材料的主体是爱因斯坦。第⑤种立意,才是最佳角度,属切合题意,它揭示了材料的主旨:一个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科学事业不懈的追求。如果他只注重衣着,只计较待遇,只追求享受,那是绝对不可能在事业上有太多建树的。只有表现这一主题,才算真正抓住了这一事件的本质。

    2)下面这则材料,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立意?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一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但在场的音乐家、作曲家、评委都郑重申明没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置的考题,他也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而夺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诺诺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许多场合,能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审题立意】第一段是材料语,一般用叙述的语言记叙某件事或某个人;第二段是分析语,一般用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是命题人的思想倾向,便于学生把握材料的主旨,从而立意。立意角度有:①要敢于说“不”;②论勇气;③自信的力量;④坚持与放弃;⑤成功的诀窍。

【谋篇布局】若要采用并列式,⑤可作为中心论题,将②③④分别做成分论点:成功需要勇气,成功需要自信,成功需要坚持;

若要采用层进式,选取①至④中的任何一个角度来写。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小树问大树:“你吃了什么才长得这么大呢?”  

    大树说:“我每天吃青山一座,白云一片,蜂鸣与蛙唱四两,早晚各吃晨曦与落日一遍,有时也吃些鸟粪、腐叶,喝点朝露和山泉。”  

    小树:“吃这些你的体形就这么完美和谐?”  

    大树:“这还要感谢风雨雷电。风为我修饰身材,雷为我劈去放肆,雨为我洗去尘土,电为我斩去高傲。” 

    小树又问:“为何有的树木长得枯黄又干瘦?” 

    大树说:“他们选择的是愤世,是抱怨,是黑暗;因此就不能青翠光鲜。”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新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学会珍重生命。审题的突破口在于三问三答的内涵,尤以大树的回答为要。立意角度有:①善于吸收,吸取一切可转化为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东西;②在挫折中经受磨练;③拥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④成长的启示。

【谋篇布局】若要采用并列式,④可作为中心论题,①②③分别作为分论点;若要写成层进式,选①②③中的任何一个角度立意。

.议论文最常见的两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1.并列式

第一部分: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分论点1——举例论证

第三部分:分论点2——举例论证

第四部分:分论点3——举例论证

第五部分:结尾扣题

例文:正确教育,让明日之花盛开》

http://s1/mw690/002ySX3bzy6H6a5HFIs20&690

2.层进式

第一部分: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举例论证1

第三部分:举例论证2

第四部分:深入论证

第五部分:结尾扣题

例文:《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

一枝红梅,独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盛开,以点点嫣红增添了风景的内容,这是一种和谐的静美。(点评:借助红梅凌冬开放的图景,表现和谐的美,切合题意,形象生动)

一只雄鹰,直冲云霄,美在它的排云而上,以雄健的身姿打破天空的沉默,让岑寂一下生动起来这是和谐的壮美。(点评:变换对象,营造雄鹰直击长空的画面,展现另一种类型的和谐之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们与自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处地使生命与自然相得益彰。它们美得和谐,美得永恒。(点评:本段总结前两段,用简洁的话语点出前面两幅画面的实质内涵,明确点题,这是切合题意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下文的论述作好准备)

其实自然界处处绽放着和谐带来的光彩。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筑巢于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鸟儿获得了快乐的天堂。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与整个大自然相融的。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点评:紧扣“和谐”的主题,历数自然界中和谐之美的种种体现,拓宽了文章的表达空间。从自然界的角度阐发,使主题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强调)

自然的和谐如此优美,人是万物的主宰,和谐的光辉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加动人。(点评: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扣紧主题,灵活转换思路,体现出行文的层次性)

校园里——抱着一大摞书的女生和一位匆匆下楼的女生在拐角处相撞了书本撒落一地。一个歉意的微笑,一起俯身捡拾散落的书本,然后挥手,转身。旁边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校园中的和谐的美好。(点评:用典型事例来表现校园里的和谐人性之美)

而那些不同寻常的人,博大的胸怀更加诠释了“和谐”的精神力量的动人。在众多荣誉包围下,袁隆平依然平静,内心的宁静、外表的朴素让他由内心折射出一种和谐之美。他像一尊佛,将外在的美与内心相平衡,与灵魂相勾连,让内外达到了和谐。这份和谐为社会增添了一份美,为每一个人树立了榜样。(点评:借助典型事例来表现大人物的博大胸怀,体现出和谐的人性之美)

郭明义用点滴的小事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灵,为他们点起了希望之灯。他的爱心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促成了社会的和谐。郭明义用自己的丝丝爱意温暖着贫困的家庭,让社会多了一份温情,少了一份绝情,让人们多了一些交往,让社会多了一份和谐。和谐需要爱心去传递,只有拥有爱心,才能去构建和谐社会。(点评:典型事例的运用,写平凡人物用自己的点滴行为,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令人敬佩)

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像露珠一样晶莹;和谐是战士为保卫祖国洒下的一腔热血,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点评:概述生活中的其他事实,再次印证主题,用整齐的句式、生动的比喻、深情的语言来赞美生活中的种种和谐所具有的美,拓展了范围,使“和谐”的主题得到强化)

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点评:简短但有力的语言结尾,主题集中而鲜明)

总评文章精心开头,借两幅画面表现自然界的和谐之美,然后紧扣“和谐”主题,转向生活中人的和谐之美。行文自然、层次分明、切合题意,选用的事例也比较典型。

3.举例论证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怎样举例?用概叙的语言;

(2)怎样议论?直接议论和假设议论;

(3)举例和议论的关系?先叙后议和夹叙夹议。

4.深入论证部分的三种写法

(1)挖掘事例,增加深度;

(2)排比举例,扩大范围;

(3)反面举例,对比深刻。

.注意写好过渡段

.议论文语言运用

1.善用整句:

(1)排比句“停留一刻给自己,给孔明一个韬光养晦、通观天下的机会,成就深山卧虎后世贤表;停留一刻给自己,给了梭罗一个思考人生感悟哲思的机会,造就《瓦尔登湖》的悠远隽永鞭辟入里;停留一刻给自己,给了孙俪一个回归生活丰富阅历的方式,让她能知药理充实自得。”

(2)对偶句“享受原汁原味的生活,享受难得的从容淡泊。”

2.善于用词

(1)修饰词“我没有冒雨前行,而是选择停下来,静静地驻足观赏这场雨。”

(2)省略词“笔杆不停地写下纷呈精彩。”

3.善用修辞:

(1)比喻、拟人

(2)移用:“收拾行装,收拾心情。”

(3)引用

①引用古诗文让自己有那么一些时刻,可以纵情山水、忘情孤桐,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为自己忙碌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

②引用隽永、有意蕴、有哲理、启人思考、有辩证意味的句子

·杨澜曾说:“人生并非只有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两个选择,有时候在中间找个水潭停顿一下会更好。”

·吴良镛说:“抬头让我们学会如何走,低头让我们学会该向哪里走。”

·当年明月说:“历史告诉我,被人捧久了,无论脑袋多清醒,也会变傻。”

2013年2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