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审题立意和谋篇布局

标签:
审题立意 |
分类: 教学随笔 |
一.如何审题立意
1.思路方法:
①找准立意角度,整体感知材料;
②提出中心论点,符合材料主旨。
2.举例分析:
上述五种立意,哪一种是最佳立意呢?
答:⑤
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有一次赴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演奏中发现乐谱出现了错误。但在场的音乐家、作曲家、评委都郑重申明没问题,说是他自己的错觉。他考虑再三,还是坚持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原来,这是评委故意设置的考题,他也因为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而夺魁。
人生在世,凡事唯唯诺诺似乎是最容易了。人在许多场合,能毫不含糊地说一声“不”,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的。
【谋篇布局】若要采用并列式,⑤可作为中心论题,将②③④分别做成分论点:成功需要勇气,成功需要自信,成功需要坚持;
若要采用层进式,选取①至④中的任何一个角度来写。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这是一则多角度立意的新材料作文,命题意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发现、体悟生命的价值,学会珍重生命。审题的突破口在于三问三答的内涵,尤以大树的回答为要。立意角度有:①善于吸收,吸取一切可转化为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东西;②在挫折中经受磨练;③拥有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④成长的启示。
【谋篇布局】若要采用并列式,④可作为中心论题,①②③分别作为分论点;若要写成层进式,选①②③中的任何一个角度立意。
二.议论文最常见的两种结构模式并举例
1.并列式
第一部分: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分论点1——举例论证
第三部分:分论点2——举例论证
第四部分:分论点3——举例论证
第五部分:结尾扣题
例文:《正确教育,让明日之花盛开》
http://s1/mw690/002ySX3bzy6H6a5HFIs20&690
2.层进式
第一部分:引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举例论证1
第三部分:举例论证2
第四部分:深入论证
第五部分:结尾扣题
例文:《和谐之美》
和谐之美
一枝红梅,独立寒冬,美在它的傲雪盛开,以点点嫣红增添了风景的内容,这是一种和谐的静美。(点评:借助红梅凌冬开放的图景,表现和谐的美,切合题意,形象生动。)
一只雄鹰,直冲云霄,美在它的排云而上,以雄健的身姿打破天空的沉默,让岑寂一下生动起来,这是和谐的壮美。(点评:变换对象,营造雄鹰直击长空的画面,展现另一种类型的和谐之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它们与自然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了一起,恰到好处地使生命与自然相得益彰。它们美得和谐,美得永恒。(点评:本段总结前两段,用简洁的话语点出前面两幅画面的实质内涵,明确点题,这是切合题意的重要体现,同时,也为下文的论述作好准备。)
其实自然界处处绽放着和谐带来的光彩。浮云掠过天空,排遣了天空的空荡,拓展了浮云的空间;百合绽放于山谷,增添了山谷的生机,弥散了百合的幽香;鸟儿筑巢于大树,焕发了大树的活力,鸟儿获得了快乐的天堂。天地万物都以不同的丰姿勾勒出自然界的和谐画面,让每个生灵都不会感到孤独,因为它是与整个大自然相融的。和谐让美丽的自然永驻。(点评:紧扣“和谐”的主题,历数自然界中和谐之美的种种体现,拓宽了文章的表达空间。从自然界的角度阐发,使主题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强调。)
自然的和谐如此优美,人是万物的主宰,和谐的光辉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更加动人。(点评: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扣紧主题,灵活转换思路,体现出行文的层次性。)
校园里——抱着一大摞书的女生和一位匆匆下楼的女生在拐角处相撞了,书本撒落一地。一个歉意的微笑,一起俯身捡拾散落的书本,然后挥手,转身。旁边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校园中的和谐的美好。(点评:用典型事例来表现校园里的和谐人性之美。)
而那些不同寻常的人,博大的胸怀更加诠释了“和谐”的精神力量的动人。在众多荣誉包围下,袁隆平依然平静,内心的宁静、外表的朴素让他由内心折射出一种和谐之美。他像一尊佛,将外在的美与内心相平衡,与灵魂相勾连,让内外达到了和谐。这份和谐为社会增添了一份美,为每一个人树立了榜样。(点评:借助典型事例来表现大人物的博大胸怀,体现出和谐的人性之美。)
郭明义用点滴的小事滋润了人们干涸的心灵,为他们点起了希望之灯。他的爱心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促成了社会的和谐。郭明义用自己的丝丝爱意温暖着贫困的家庭,让社会多了一份温情,少了一份绝情,让人们多了一些交往,让社会多了一份和谐。和谐需要爱心去传递,只有拥有爱心,才能去构建和谐社会。(点评:典型事例的运用,写平凡人物用自己的点滴行为,为社会的和谐添砖加瓦,令人敬佩。)
和谐是父母一辈子操劳而累弯的脊柱所形成的弧线,像彩虹桥一样美丽;和谐是教师为传播文明呕心沥血所滴落的汗水,像露珠一样晶莹;和谐是战士为保卫祖国洒下的一腔热血,像晚霞一样艳丽……和谐是宽容,和谐是理解,和谐在人类文明中处处闪耀着光芒。(点评:概述生活中的其他事实,再次印证主题,用整齐的句式、生动的比喻、深情的语言来赞美生活中的种种和谐所具有的美,拓展了范围,使“和谐”的主题得到强化。)
和谐之美,美之和谐,愿和谐充满人间!(点评:简短但有力的语言结尾,主题集中而鲜明。)
【总评】文章精心开头,借两幅画面表现自然界的和谐之美,然后紧扣“和谐”主题,转向生活中人的和谐之美。行文自然、层次分明、切合题意,选用的事例也比较典型。
3.举例论证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怎样举例?用概叙的语言;
(2)怎样议论?直接议论和假设议论;
(3)举例和议论的关系?先叙后议和夹叙夹议。
4.深入论证部分的三种写法:
(1)挖掘事例,增加深度;
(2)排比举例,扩大范围;
(3)反面举例,对比深刻。
三.注意写好过渡段
四.议论文语言运用
1.善用整句:
(1)排比句:“停留一刻给自己,给孔明一个韬光养晦、通观天下的机会,成就深山卧虎后世贤表;停留一刻给自己,给了梭罗一个思考人生感悟哲思的机会,造就《瓦尔登湖》的悠远隽永鞭辟入里;停留一刻给自己,给了孙俪一个回归生活丰富阅历的方式,让她能知药理充实自得。”
(2)对偶句:“享受原汁原味的生活,享受难得的从容淡泊。”
2.善于用词:
(1)修饰词:“我没有冒雨前行,而是选择停下来,静静地驻足观赏这场雨。”
(2)省略词:“笔杆不停地写下纷呈精彩。”
3.善用修辞:
(1)比喻、拟人
(2)移用:“收拾行装,收拾心情。”
(3)引用:
①引用古诗文:让自己有那么一些时刻,可以纵情山水、忘情孤桐,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幽境“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为自己忙碌的生活增添几分情趣。
②引用隽永、有意蕴、有哲理、启人思考、有辩证意味的句子:
·杨澜曾说:“人生并非只有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两个选择,有时候在中间找个水潭停顿一下会更好。”
·吴良镛说:“抬头让我们学会如何走,低头让我们学会该向哪里走。”
·当年明月说:“历史告诉我,被人捧久了,无论脑袋多清醒,也会变傻。”
2013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