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览绣江河公园小记
(2017-02-17 17:34:11)分类: 生活随笔 |
绣江河公园位于百脉泉公园北侧,以百脉泉为源头,一路向北延展泉域面积,优化绣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打造秀美宜人的母亲河风光。
公园是以“再造母亲河”为主旨,以生态修复、整治河道、拓宽水域,园林建筑、雕塑点缀为宗旨,紧扣“五脉文化”设计——泉脉、史脉、人脉、文脉、商脉。划分为四大景区:一是母亲广场区,母亲雕塑为主题,周边环绕问心亭、母爱园、孝经墙、子孝园。以绣江河水景、滨水看台、水上剧场为点缀;二是泉脉视觉区——绣江春涨、百脉流芳、曲水流觞、荷塘月色等;三是人脉、文脉景观区——千年步道、诗词园、文宝园、进第园、绣江阁;四是商脉区——鲁商孟洛川商行足迹、铁匠园、石匠园、绣江水磨。
“绣江春涨水流声”,“遥看瀑布挂前川”,泉水一路向北,像一幅栩栩展开画轴将魅力的绣江河景区划分东西两岸。
东岸入口进入公园,映入眼帘的广场叫东方商业广场。广场上主要呈现出鲁商孟洛川的商行商貌。左边的雕塑是以铜板透雕的方式展示了瑞蚨祥的品牌logo。章丘商人的智慧不言而喻,很早就知道为品牌注册广告了。logo是一只青蝠的形状,这只青蝠的原型是像蝉又像蝴蝶,传说青蝠产子以后,母子分离,但又会飞回原处,所以人们就拿青蝠的雪涂在钱币上,等用出去以后就等着它自己再飞回来,也就有了青蝠还钱的说法了。左边的这组雕塑名为量尺,展示了一对母子在瑞蚨祥绸缎店买布的场景,瑞蚨祥的经营理念是买布放尺——说顾客到店里买一尺布就多送给他一寸, 买一丈布就多给他一尺,体现了百年老字号的“诚信为本,童叟无欺”。
右边的雕塑是模仿北京瑞蚨祥总店门楼3:1的微缩景观;广场两侧的灯柱也很有特点,图案是绣江河“水纹如绣,芹藻浮动”的景象。绣江阁总高47.6米,湖面到山体24米,阁楼23.6米。河道总长15公里,宽度80-200米,储水量40万立方。
作品以写实的方式表现了石匠正在打制石雕的场景,表现了悠久的石匠文化以及他们在石雕发展过程中智慧与辛勤凝结。诠释了章丘“石匠之乡”的美誉。
古人读书、展示了古代私塾先生教儿童读书的场景;中状元展示了古人金榜题名后骑马迎新,光宗耀祖的场景;独占鳌头、后面雕刻了古代科举等级——状元,榜眼,探花的介绍。
绣江水磨历史记载始于明朝正德年间,有考证的56盘水磨中最为津津乐道的就是金盘大水墨堪称“章丘第一磨”主要用于磨香、碾稻、磨面等,当时绣江水磨加工的“贡香”成为骨干产业远销全国各地,因此绣江两岸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家有良田半亩多,不如水磨一季转,户有骡马一大帮,不如水磨两季香”在次展示的水磨是公园建设时挖掘出的,位于明水香磨街原址。体现了章丘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水文化。
母亲雕塑位于东岸的母亲广场。采用了金代元好问的诗句“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望荷花三十里,看山水低山更佳,一堆青烟收不起”的意境来创作的,慈祥的母亲怀抱着婴儿,背后是长白山的形象,形成了一个稳固的靠山,下面是“芹藻浮动,水纹如绣”的绣江河水,整个雕塑的高度是12米,宽是23米,材质是花岗岩的高粱红。
问心亭里一尊母亲雕塑屹立亭子中央,母亲慈祥的面容,亲切的微笑会扰动内心的感动,涌起阵阵暖流。墙壁上刻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故事24孝,是由元代学者郭居敬编著的,体现了对“孝”文化的阐述,百善孝为先,天地恒久远,问心无愧是人生。
这幅历史长卷展示了章丘从九千年的西河文化延伸到现代的一些名人名事,概括了七大时期。其中,新石器时期,西河文化是这个时代的早期文化,以章丘西河文化遗址的发现而命名,距今已有8400-7700年。1928年挖掘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命名为龙山文化,距今4500年,黑陶是龙山文化的代表物。章丘历史名人——夏商周时期战国末期的哲学家邹衍,章丘相公人,五行学说的创始人;西汉魏晋时期,吕国国王吕台,也就是吕后的侄子,他是金安国的建立者,伏生,被称为秦博士,秦朝统一以后设立博士70名,他是其中一名;三国时期著名人物曹操,曾任济南国相,为民办了很多实事,颇得人心,留下了令后人称道政绩。
百泉图通过章丘泉脉的视觉呈现,突出了泉韵章丘的主题,以灯光水体装置的方式展现了章丘独特的地域风貌。
这个景点的名字是出自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她出生书香门第,年少文采出众,《如梦令》是她儿时代表作品,“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篇幅不长,但句句含有深意,映射出她年少时在章丘的生活状态。
绣江河公园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激励我含英咀华,用心倾力去采撷。公园大气磅礴的恢弘设计叹为观止,流连忘返。初次游览公园心潮澎湃,激动难眠,撰文留作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