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共读一本书”
(2012-06-17 21:21:0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语文教学 |
“师生共读一本书”是继三年级“个性阅读”的延续。
“个性阅读”汇报后,得到了李校长、王主任和教导处领导的肯定。会后,李校长、王主任提出,作为激励学生读书这样的大课题研究,不能仅仅通过一次汇报就草草收兵。要坚持搞下去,形成完整的研究过程,从中探讨:激励学生科学读书,兴趣读书,读写结合的方法。
反复思考领导的建议指导,对学校校本课程、发展规划细致研究。朱永新教授的一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反复揣摩这句话,我想到:一个书香充盈的教室才会是一个美丽的教室。所以,我们把阅读童书作为我们的自主教研活动之一。通过推进师生阅读,与伟大的智慧对话,让我们的精神丰富起来,这是所有教育者的梦想。作为“师生共读一本书”就是推进阅读的一种努力与尝试。
师生共读的特点——阶梯阅读
新教育实验开发了——“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项目,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由于心理发展阶段的限制,他们能够读懂得童书是相对有限的,新教育人就从大量的童书中寻找出每一年龄段儿童能够阅读的书籍。
童年不是一个静止的房间,它是一段由浪漫到精确,由粉红到天蓝的彩色阶梯。因此,每一年的阅读,也就应该是符合他们各自的不同特点的。在低年级(1至3年级),倡导读写绘结合,用阅读图画书、讲故事、用图画表达与创造相整合的办法,来让低幼儿童的学习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的发挥。在中年级(3至4年级),开始逐步从绘画中淡出,而加大文字阅读;结合讲故事,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并开始进行历史人物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在高年级,则主张共读方面一主题探讨为主,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在实验中,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许多儿童都自觉远离电视,远离游戏,整个精神面貌,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善。
儿童阶梯性阅读研究,就是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他此时此刻最合适的书;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时刻,一定有着这一时刻最适宜的一本书。
阅读的特殊形式——共读
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就是同一个屋檐下的陌生人。所以倡导亲子、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的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和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实验开展以来,通过共读,发生了大量感人的故事,改善了无数亲子、师生、家校关系,让大家真正感受到了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从某种意义上,“师生共读”成为打开孩子智慧之门的突破口。
共读的每一本童书,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完美的体现了一个或若干个核心文明价值。
共读的意义
教育是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教育又是给予,无论是民族文化的特质,还是普世文明的价值,都需要教师和家长按符合生命成长的规律,慢慢通过阅读,通过故事传授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