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藤田纮一郎:我们的“健康”真实吗

(2012-04-27 10:04:40)
标签:

盖伦

日本

肠道

健康观

疾病观

杂谈

分类:

现代人为什么不健康?真正的健康是什么?我在《原始人健康法》讲过很多,但是我还要讲我们没有原始人健康。我认为:“健康不过是我们共同制造的幻想。”健康观并不是绝对的,它的方向性是由共同生活的人们的民族性和宗教信仰所决定的。

现代日本人追求的健康难道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吗?或许这只不过是由我们——特殊的现代化国家日本的居民共同性制造出的一个幻想。

健康观与疾病观是一表一里的两个事物。不知道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遭受疾病的痛苦的。目前已经发现旧石器时代人骨的关节炎病变和新石器时代人头骨的穿孔术。依此推断,人类在史前就已经饱受了各种疾病折磨。

我们可以从古埃及文献和古巴比伦帝国时代的黏土板上窥视到古代人的疾病观。它们和现在很多民族所持的疾病观相差无几。也就是说,疾病是神施与的惩罚,或者是一种魔法。因此他们的健康观也常常和神或魔鬼相关。健康观被圈入精神和道德的强大管制中,与现代日本人不同,它具有精神的侧面。

这一思想传入古希腊后,首先被希波克拉底以自然科学的观点打破。他将疾病的原因从神的超自然力量转移到空气、水和土地,可以说是立下了丰功伟绩。

在此基础上,亚里士多德做了各种动物解剖,开拓了一个新学科——比较解剖学。此后,盖伦将这种方法用于研究人体各器官的功能。

古罗马的盖伦晚年写下《论人体各部器官功能》的论文,指出疾病的原因是人体的各个部分发生故障。他没有提及精神因素,而强调了身体问题。

这一倾向从19世纪后期开始被极力推进,形成了现代医学。盖伦以来长期被信奉的“身体故障疾病理论”,即疾病是人体的各个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产生了故障所引起的“多种因素理论”被打破。

站在前沿的是微生物学家,他们发现了多种病原细菌。这些发现推动了免疫学和化学疗法的研究。

这一领域的显著发展产生了只要发现病因,所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可不攻自破的想法。如此,疾病的“单一因素理论”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对于生活在复杂环境中众多人的疾病,要寻找出千篇一律的病因似乎是不可能的。

可是单一因素理论背后的健康观,却简单地作为单纯疾病观的副产物,在现代特别是西欧现代化国家中普及盛行起来。

西方人迄今为止一直将自然和人类对立起来,将自然看成是为了人类繁荣和舒适生活而要征服的对象。他们将疾病和人类分离开来,只从理论上探讨疾病的因素。西洋医学以迅猛的势头发展到今天,的确为人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另一方面,主要在中国流传下来的东方医学认为,疾病与人类是一体的。也就是说,东方医学将疾病放在自然中看待,所以没有疾病本身的理论分析。

我认为,现在无论是西方文明还是西方医学都已经走到尽头,将疾病原因解释为单一因素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我们身边存在的过敏症、癌症、艾滋病等,只靠西方医学是无法攻克的。

“人与自然是一体的”,我认为如果我们现在还不回归东方思想,人类的未来就没有希望。另外,我们日本人一直为追求健康所作的努力真的正确吗?我想有必要重新探讨这一问题。

★★★★★★★★★★★★【精彩博文推荐】★★★★★★★★★★★★ 

1、老鼠都不愿吃的速食,你还在吃吗?

2、“拼爹”失败后,我们还能拼什么?

3、早起会得心脑血管疾病

4、日常生活中的十大致癌物

5、牛奶“致癌”?

6、常用手机诱发听神经

特别推荐:

《王明勇老师说:好好吃救自己》

人会生病都是因为无知和疏忽造成的。

癌症与毒可以画上等号,预防重于治疗,不要等到生病了再来医治。

想要身体健康,不只要改变吃的东西,更要先改变吃的观念!

以食功毒,打造无毒生活!

1、  肝功能提高书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有趣地讲述了如何通过做动作、自制健康饮食、穴位刺激等方法改善肝功能

2 、  内脏减脂书

如何通过运动、按摩、饮食、穴位刺激等方法减少内脏脂肪,拥有健康体魄,本书告诉你最实用、简单、有效的方法

3、 非诚勿扰:坐在宝马里也能笑的七十七法则

未婚待嫁女性必看!日本恋爱咨询师深入分析未婚女性的心理特点,并将色彩心理学融入其中,总结出77条法则

4、  实现梦想的扫除力

风靡全球的成功秘密,心理、灵修良方,让你三周找回好运。

5、  找到优质男的扫除力

 “扫除力”系列第三册,瞬间改变命运的灵修第一书,用“扫除力”吸引属于你的白马王子

6、 健康时报:你被辐射了么?

辐射无处不在,需要躲避辐射的不仅仅是孕妇和宝宝,本书就是一本家庭必备的防辐射小手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