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小人”学,不为“君子”学,是现在教育的思维
(2012-01-30 13:54:59)
标签:
文化 |
现在我们的家长都会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学习好了,考上大学,以后能有个好工作。当官,发大财。可是学习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有多少大学生,上了四年大学,而不知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真正含义。一个只会追求“名利”的年代,我们又可以走多远呢?
前几天看了篇报道,说我们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中央电视台更是请了一些专家和学者来探讨解决之道,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孩子,失去了团结友爱,尊老爱幼。最后探讨总结下来,竟然说是学校的校规把学生管理的太死了,让孩子出现了叛逆心理,这是多么荒唐的答案。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现在每个学生都在培养个性,告诉他们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或者是让别人无路可走”。而我们把一个人的德行,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给忽略了,想想看,一个人,如果踏入社会,只会为自己想,什么事情,都先考虑自己,自私自利,他能有多大作为,就是有了作为,是不是也是第二个”毒奶粉“。
老子曾经说过,“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一个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人,才是最大的自私,难道不是这个道理么。而孔子是教导他的弟子,怎么做人,做君子,做臣民,而不是为自身的利益去学习。如果一个孩子,从上学的时候,我们先培养他的品德,告诉他,爱自己的时候,首先好学会爱别人,那还会出现,群殴同学,殴打老师的壮举么?
很多人批判老子,说老子的《道德经》中心思想是让人变成动物,思想简单,那么我问问你,老子的“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功成而弗居,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一切都是什么。老子是告诉我们,内心精神要上善若水,物质欲望要止于至善。
还有很多人批判孔子,我真想告诉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的纲领都学明白了,再来批判三纲五常。孔老夫子的这些东西,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规律,而按照这个规律办事的人,就可以成为君子,反之,就成为了小人。
标题涉及到君子和小人,鄙人来解释下,有目的的学习,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学习的人,就是为”小人“学。而学习是为提高自己的觉悟,德行,为天下人学习的人,就是为”君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