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怡馨心理咨询
怡馨心理咨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2,209
  • 关注人气:7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笔记分享||自我辩护:我看起来真不错——读《社会性动物》有感

(2021-08-06 10:02:48)
标签:

心理健康

心理

生活

怡馨读书笔记分享


    【编者按】:《社会性动物》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出版的一本社会心理学的著作。艾略特·阿伦森(Elliot Aronson)是当代最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师从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心理学费斯廷格, 是美国心理学会110年历史上唯一一位获得所有三项大奖的心理学家:杰出研究奖(1999年)、杰出教学奖(1980)和杰出著作奖(1975)。他的著作《社会性动物》被称为"美国社会心理学的《圣经》"它是一本讲述人际关系的心理学著作,涉及情感、移情、偏见、攻击性、从众性和利他行为等诸多方面。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困惑,本书提供了科学的答案并且对学习心理学有许多裨益与启发。本次读后感重点阅读了“自我辩护”这一章节,在生活中当我们做错事情时,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找借口,我们总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总是在为自己辩护。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及笔者从心理学角度去理解和反思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我们为自己辩护的这一行为。

      人类是这样一种生物,他们一生都在试图说服自己他们的存在不是荒谬的。

                                                                          ——艾略特·阿伦森《社会性动物》


     《社会性动物》一书向我们系统性地介绍了有关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和假设,不仅对学生学习心理学的专业知识颇有裨益,也对我们理解生活中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所启示。其中,自我辩护的相关理论使我们理解公众人物或是身边人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

      自我辩护是指我们需要在事情发生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使自己看起来很不错。利昂·费斯汀提出了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人们持有两种心理上不一致的认知时自我辩护便会发生,例如一个人做出作弊行为时,这会影响到他对自我诚实的认知,因此他会选择合理化自己的作弊行为,认为任务难度太大,不作弊根本无法完成,或者对手也采取了作弊手段,从而使得自己是个诚实的人这一认知不受到影响,抑或是改变自己对作弊的态度,认为作弊无可厚非,与个人的诚实品质并不相关。


      从上文提及的作弊一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面对自我认知失调,有时我们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即内部原因,而是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外部因素,例如别人的不诚实,任务的难度,从而使得自己的认知不一致趋于平衡。因此如果想要使人改变自己的态度,我们只需提供其较少的外部理由,使得他们只能为自己的行为寻找内部理由——改变自己的态度。

      事实上,认知失调理论解释了人们之间争论产生的原因,例如观点不同的两个人对同一件事进行讨论和交流,往往会使得我们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如果对分歧持有理性的态度,我们会发现这个问题是复杂的,值得研究的,但如果我们持有非理性的态度,我们会无视与我们观点不同的证据,而对我方证据不加辨别的接受。


      自我辩护不仅发生在观点的争论过程中,还发生在个体决策之后。一旦我们做出了某个决策,我们会认为这个决策是明智的,另一个选择是不正确的,这是由于一旦我们承认这个决策的冲动之处,就会与我们对自己智慧理性的认知产生冲突。“简而言之,没有威胁,就不会出现失调;没有失调,便不会去贬低他人。”换而言之,贬低他人是我们出于自我辩护的防御需要。

      登门槛技术则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心理,为了使人们能够采取某种决策,我们可以通过使人完成几个小的事件,从而使之产生采取决策的心理动机。一旦我们为自己所拥有的付出了努力,那么我们拥有的一切就会显得合理并且珍贵,就像《小王子》中写道:“你为你的玫瑰付出的一切使得你的玫瑰显得如此重要。”


       自我辩护使得人们倾向于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为了维护自我认知,一旦我们对无辜者采取了批评的态度,我们通常会认为无辜者是罪有应得,这也是为什么会出现受害者有罪论的原因。

       自我辩护是个体保护自我图式和自尊的方式,这种方式当然能够帮助我们获得一个更加平衡的心理结构,但同样的,它也会使得我们过度抬高自己以及贬低他人。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使我们在理所当然对别人进行评价的时候,产生警惕的心理。也许这些评价,不是由于我们理性客观的评价,而是由于维护自己自尊的需要。


    人们都有维护自己心理平衡的需要,而出现心理疾病的人有可能就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平衡遭到了破坏。自我辩护理论可以帮助心理学的学生更好地理解个体行为方式的原因。

     我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世界应当按照我们的想象去运转,我们自己应当是正义的化身,哪怕偶有不妥当的举动,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践行自己心中地正义,而所有与我们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不是因邪恶而故意地犯错,就是因愚蠢而无意地犯错。

     这世界上有太多悲剧性的事件诞生的原因就是由于我们饱含偏见的自我辩护。军队屠杀、种族歧视、宗教纷争等等,我们为残忍辩护,为自己的群体辩护,为自己辩护。

     但是事实上,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即我们都是人类这样一种社会性的生物,我们生活在理所当然的自我辩护里,常常忘记了我们有时也会犯错。而认清这一点,不仅仅是我们正确认识这个世界的开始,更是我们正确理解他人的开始。

     当我们陷入理所当然之中时,请短暂地思考,这些理所当然是否只是我们为自己辩护的借口。



文:姜舒阳

编辑:易鑫鑫


古话曾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翻开一本书,我们不用行万里路也可以看见“山河湖海”。书是前辈们的经验所得,是提炼出的精华,我们可以在书中吸收他们为我们归纳总结的知识,让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会产生许多思考与感悟,这些思考与感悟也会帮助我们成长。怡馨推出读书笔记的活动,让大家能够一起体会阅读的快乐,在阅读中获得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欢迎在阅读中有话说并且想要与大家分享的朋友们以及同行们积极投稿!怡馨帮助您,让您的文章被更多人看见!


投稿联系方式:18380252500(微信同号)肖老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