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刻的关系,总是自带疗愈属性

(2018-12-10 14:50:15)
标签:

成长

亲子

心理

育儿

教育

分类: 心理故事

深刻的关系,总是自带疗愈属性

作者/顾之痕

你知道吗?一段关系让我们感到无力,觉得自己的能量被耗损,是因为这段关系中充满了“死能量”。好的关系,是会让人绽放生命光彩的。


01


三毛曾经写过一个人,并说他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少年时代的三毛,因为花了太多时间读书,以致荒废了学业,一次月考后,她有四门功课不及格,为了避免留级,她开始背数学题。


考试的题目,就在她平时背熟的习题里,所以连续三次,她都考了满分,然而数学老师却怀疑她作弊,于是单独给她出了一张试卷,结果却是零分。


老师为了羞辱她,用毛笔在她眼眶上画了两个圆圈,说:“你爱吃鸭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


墨汁流进嘴巴里,她却只能这样面对着全班同学,甚至最后,老师还让她以这副模样去教学楼外跑一圈。


她因此成了大家的笑柄。


从那以后她开始逃学,也变得自闭,此后三年,她一直把自己关在家中,直到顾福生出现。


顾福生是三毛的绘画老师,他对三毛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包容,三毛学不好绘画,他鼓励她写作,这才让她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对三毛来说,顾福生无疑是那个治愈她的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两种不同的能量,


如果我们把自己觉得好的能量看成“生能量”,把自己觉得不好的能量看成“死能量”,


那么治愈的过程,就相当于把“死能量”变成“生能量”的过程。


三毛从小就自卑,所以一直回避社交,而顾福生的耐心和包容,无疑让三毛体验到,即便是敏感、脆弱、自卑,这些不好的情绪体验,也是可以被接纳的。


 这种“被接纳”的感觉,就是治愈。


一段深刻的关系,不一定是完全心心相印,但其中一个人,一定能影响到另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和体验。


它也许存在于伴侣之间,也许存在于朋友、亲人之间,还可能像三毛一样,存在于自己和老师的关系之间。


关系的形式不重要,但关系的核心,一定是我们能感觉到,即便是自认为不好的一面,也能被接纳。


这是关系存在的,最美最棒的意义。



02


朋友的羽毛球教练收了一个得侏儒病的学生,平时需要打生长激素,因为这个病,这个孩子的人际关系,包括和家里人的关系,都很糟糕。


他很介意别人谈论身高,只要有人提起,无一例外的,他都会暴跳如雷。


刚报名的时候,他父母在教练面前反复强调,不要和他谈论与身高有关的话题。


教练有些为难,自己可以回避,但别人呢?


总不能让所有人都回避这个话题,教练当即决定,要让他正视这个问题。


一段时间后,孩子和教练已经比较熟了,于是,她给他讲了梅西的故事(梅西幼时也曾查出侏儒症,还曾被球队抛弃)


这个故事对他的触动很大,但更重要的是,当教练提起“身高问题”时,他心中并没有觉得不舒服,这和他平时的经历很不一样。


朋友和我说到这一点时,我意识到,“身高”之所以成为禁忌话题,原因并非问题本身,而在于周围人的态度。


他的同学说身高,是为了嘲笑他,他的父母虽然回避身高,但内心始终觉得,身高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


这一点,一定在日常的交流和细节中暴露了。


所以,不论他们说与不说,他都会感到自卑。


因为他内心的“死能量”没有被看见,也没有被接纳。


而教练不一样,在教练看来,一个人的球技好坏,与身高没有必然联系,长得高是加分项,却不是必须项。


他因身高产生的自卑感,因教练的看见与接纳,变成了激励他成长的“生能量”,他不再为身高感到自卑,反而会因少了身高优势而更加努力。


到后来,即便教练说“你又不高,还不用力跳”,他都能眉开眼笑地拿自己的身高自嘲。


心理咨询师总说:好的客体关系,胜过咨询师。


生活中,那些能够看见并接纳“死能量”的人,就拥有很棒的疗愈能力。




03


阿米尔汗在《地球上的星星》中饰演的尼克老师,对伊夏来说,就是一种疗愈。


尼克在剧中讲过一个故事:


在所罗门群岛上,如果居民要开辟新的耕地,他们不用工具去砍树,而是一群人围在树的旁边,不断咒骂,这样持续几天后,树就枯萎了。


虽是故事,但故事中“死能量”传递出的杀伤力却是惊人的。


一段关系让我们感到无力,觉得自己的能量被耗损,是因为这段关系中充满了“死能量”。


而“死能量”向“生能量”的转化,之所以常常发生在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或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也许是因为咨询师和老师都把这个转化过程,看成了自己的责任。


他们更多的,在关系中承担了付出者的身份,而极少想到索取。


好的伴侣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必定有一方承担着咨询师或老师这样的身份,是他们的努力,才让关系中的“死能量”不断变成“生能量”。


我们总是期待生命中有“对的人”。“对的人”之所以那么迷人,是因为“对的人”往往具备这种接纳和疗愈属性。




04


鲁米在诗中说:


我一辈子都在咚咚敲这门,当他们打开,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是从里面敲的。


我们期待被看见,被接纳,却一直在做着和自己的期待相反的事。


也许过去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压抑了很多很多,所以才让我们在关系中,那么渴望被爱,被珍惜。


因为太渴望,所以我们常常忘了,对方和我们一样匮乏。


只是,我们彼此需要的东西是相反的。


就好比消费狂身边,常常有个守财奴;

内向人的伴侣,往往是外向的;

而说话刻薄的人,总找个老好人恋爱一样。


恋爱双方显露的一面,常常是相反的。


这种相反的状态,既是“死能量”的来源,也是“死能量”变成“生能量”的契机。


你可以试着罗列出自己和对方的人格特质,并把彼此对立的地方标上记号。


然后,你试着想一想,如果放下环境约束,放下过往的教条,我们内心深处,会不会有那么一点,是羡慕对方的?


因为TA做着和我们相反的事,却没有感到内疚,也没有觉得不妥。


如果我们把对方和自己对立的部分,放一点到自己的人格特质中,结果会如何呢?


比如,虽然我是消费狂,但是我稍微节约一点,是不是也很好?


在关系中,如果我们自己与对方性格对立或者不同的部分,看成是“平常的”“被允许的”,这个意识,就能疗愈自己和对方。


并且,它不仅是不同,还是我们活出更自由自己的可能性。


这样,“死能量”就变成了“生能量”。


把“死能量”变成“生能量”的过程,实际也是不断发现自已隐藏人格与可能性的过程。


当我们允许自己像对方那样生活时,我们的外显人格和隐藏人格,就会慢慢得到平衡。


这种平衡,既让我们有能力接纳自己,也让我们理解了对方,而疗愈,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 End -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华夏思源


谢谢阅读,欢迎分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