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我们总有“看不惯人”的心理?

(2018-10-24 14:27:45)
标签:

情感

心理

成都心理

分类: 心理故事

“看不顺眼”其实是一种投射效应,即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

一个热议的话题


知乎上有一热议话题:


日常生活中,为什么我们总有“看不惯人”的心理?


有网友回答:“那是因为人性中最丑陋的那一部分在作怪。”


还有网友回答:“你眼中的世界,其实是你内心的投射。”


电视剧《欢乐颂》中,曲筱绡在不认识安迪的情况下,因为看不惯安迪,就说她是小三;


在不了解樊胜美的经历与背景下,就认为她是“捞女”,狂言自己见一个灭一个;


甚至,跟安迪讨论关关,说自己最烦她绷着全身细胞求上进的样子,断言关关完全努力错了地方。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看不顺眼”其实是一种投射效应,即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


曲筱绡是典型将自我喜好投射到他人身上,碰上结果不一致,便产生了不对等的心理落差,不自知地从言行中暴露自己不成熟的心智。


正如马歇尔·卢森堡所言:“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

看别人不顺眼,处处都要挑人刺,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


看别人不顺眼,不要总想去改变别人,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修好自己这颗心。

成熟的人懂得换位思考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有这么一句话:


人号称万物之灵,是人自己在吹,也许在猪、牛、狗、马看起来,人是万物中最坏的了,“专吃我们猪、牛、狗、马”。


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起来天经地义的事情,易地而处,可能看起来并不那么顺眼。


妈妈喜欢带着五岁的孩子逛商场,但是女儿却一直不乐意去。


母亲就很疑惑,商场里那么多商品,这么热闹,怎么就不招自家孩子喜欢。


这位妈妈一度以为是孩子故意跟自己闹别扭。


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


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


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不同的立场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真正成熟的人往往都懂得换位思考,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成熟的人从不纠结


在古老的西藏,有一个叫爱地巴的人,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时,就快速跑回家,绕着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跑三圈。 


跑完后就跟没事了一样,继续努力工作,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多。


每逢争执跑三圈,人们都对他的此举感到疑惑,但爱地巴依然保持沉默。


人到暮年,他终于道出了原委:“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争吵、生气就去跑步,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那么少,哪有时间去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


一个聪明有自控力的人,是不会舍本逐末的。他们不是没有情绪的波动,而是不会深陷于此。


与其用宝贵的时间去纠缠,不如专注于更为重要的事情。


史铁生刚瘫痪时,脾气暴躁,怨怼。后来,他在文字的天地中洗刷掉忧郁的内心。他说,“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


他们明白,纠缠的过程,只会加剧损失,不纠缠的人,方能成就一切。

成熟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的不同


有一对夫妻,丈夫很喜欢吃榴莲,但是太太觉得特别臭,她觉得吃榴莲这件事简直不能想象。


但结婚几十年,太太每次逛水果店却都会买榴莲回来,然后丈夫就在小区的草坪上吃掉,然后嚼两粒口香糖,防止味道带回家里。


结婚几十年,两人一直相安无事。


古人有云:“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兴趣爱好,面对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或事,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


看人不顺,未必是别人不对,有可能只是自己不能理解而已。


不成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价值观里所认为的一切当做唯一。与他意见相左,就都是错误的,低级的。


成熟,就是允许、尊重别人与你不同,不会随随便便评论别人。


当看不惯别人的时候,不要急着下判断,不妨换位思考,多了解一下对方,尊重别人的不同。


所谓成熟,就是不断的去掉“我执”,面对那些我们看不惯的东西,不再指指点点,而是尝试去包容一切、接纳一切。


看谁都顺眼,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修行。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女人花心理传媒


谢谢阅读,欢迎分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