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2018-10-10 17:00:19)
标签:
心理心理健康世界精神卫生日成都心理明星 |
分类: 趣味心理 |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在此来临之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向全国人民发出呼吁:关爱自己,关注心理健康。
为此,一众当红明星担任起全国精神卫生宣传大使,如张一山、杨紫、蒋雯丽等,前来呼吁大家关注心理健康!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心理学行业,也正由幕后走向台前,由多年的默默无闻,到成为政策扶持的重点行业。
今年世界精神卫生日的主题是“健康心理,快乐人生——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这个主题让我想起梁启超先生的散文《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
儿童青少年作为国家的希望与未来,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各种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儿童青少年的心灵最易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
一般来说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按严重程度可以分为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其中心理问题出现的概率为100%,但通过自我调节或心理调节能完全缓解,不影响个体发展,但部分心理问题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科学解决,不仅会影响个体当下学习成长,出现心理和行为偏差,严重者会发展成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出现自伤、自杀、破坏等行为。
因此,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帮助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先得了解他们心理健康的标准,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01
智力发展正常
正常的智力是儿童青少年能够正常生活学习的基本心理条件之一。
智力水平一般用智力商数(IQ)来表示,它是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即智力年龄除以实际年龄所得商数,也叫比率智商。
智商具有个体差异,一般认为智商在80以上为正常。智力低下或弱智是常见于儿童的一类疾病,在标准化的智力测验中,其界定智商值应是低于70。
02
情绪稳定协调
稳定协调和愉快的情绪表示儿童青少年处于积极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保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相反,经常性的情绪波动、紧张焦虑、恐惧退缩或冷漠无情等,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甚至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乃至损害身体健康。
有专家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是“情绪愉快”。
03
心理特点符合实际年龄
人在各年龄阶段,多表现与年龄相适应的心理特征和规律,从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多数同龄人相符的心理行为特征。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若经常严重偏离自身的年龄特点,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04
行为协调、反应能力适度
健康的儿童青少年,其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应是和谐统一的,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是适度的,表现为既不异常敏感也不异常迟钝,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以协调的行为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度的反应,是儿童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这种适应能力除与他们的神经系统活动的强弱与灵活性有关外,还受生活经历和学习锻炼的影响。
05
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
儿童的心理活动得以形成和发展,有赖于与人交往的发展。
健康的儿童青少年一般都能与周围的人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和睦相处。
如果儿童早期的社会交往被剥夺,容易造成孤僻、敌意、敏感、适应困难等心理障碍。
若经常表现为孤独和人际交往的冷漠,应考虑是否出现人格障碍;相反,无选择地过分交往,并十分热情和兴奋,也要考虑是否属于躁狂状态。
若常表现过度攻击和行为霸道,使别人不愿与其交往,也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06
个性的稳定和健全
健全稳定的个性表现为健康的精神面貌,有客观而积极的自我意识,能适度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性格极端内向或极端外向,与他人或社会生活长期格格不入,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除此之外,心理健康的标准还包括:注意力集中、适度耐受各种压力、能认同他人、有社会责任心、有现实的人生目标等。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首先要从个体自身、社会、家庭、教育机构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同时必须坚持"社会-心理-生物"的综合模式,在社会大系统中形成医疗、心理、教育、福利等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网络,以早期干预、及时干预、系统干预、发展性干预等为原则,在干预策略上提倡直接干预与间接干预并重:
一、直接干预:对儿童直接实施咨询在咨询中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问题,积极实施干预策略(如认知行为疗法、行为矫正与塑造),另外还有通过教育、指导、训练,使其心理问题得以解决,从而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儿童摆脱心理困扰。
对特殊儿童,则更注意特殊儿童的特殊需要,从儿童需要出发来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另外还要积极联系社会工作者,对儿童给以社会性的关注和支持。
二、间接干预:主要是进行儿童生存、发展环境的创设和优化,通过客观因素(尤其家庭环境)的完善来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
总之,0-18周岁这个年龄跨度正是一个人从出生逐步发展为独特个体的过程,可塑性大,面临的变化多,所受的环境影响也相对成人要明显。
21世纪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将更受关注,培养"躯体状况良好、心理状况良好、社会适应状况良好、道德状况良好及社会福利状况良好"的儿童,将成为社会共需,相信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与通力协作,儿童的心理健康定会上一个高度!
-END-
近期优质文章:
来源:心悦如海心理咨询(xinyueruhai)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九州心理
谢谢阅读,欢迎分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