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阿希实验
(2017-04-20 09:21:39)
标签:
社会心理心理实验 |
分类: 趣味心理 |
十大经典社会心理学研究
——阿希实验
“正常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有背于他们本性的蠢事,以哪种方式?为什么会这样?我一直对此极其感兴趣。为什么本性善良的人有时候会做出一些邪恶的事情来?为什么聪敏的人有时候又会做出一些愚蠢,荒谬的傻事?” -- Philip Zimbardo
阿希实验
我们都知道人类是天生的喜欢人云亦云——我们时常不假思索地相互模仿对方穿衣的品味、谈话的口吻和态度。但是这种人云亦云究竟到达了什么地步?你是否认为自己可能会在模糊不清的时候否决自己的看法,而去附和别人呢?
看看下面的图形。比较左边图中的线段和右边图中的三条线段:A、B和C。这三条线段中哪一条和左边的这条一样长?
人们面对判断模棱两可的测验时,他们用别人的判断作为参考标准。
这非常合情合理。如果我对于某事不确定,我会去询问别人。但这只是发生在我不确定的情况下。而在我确信无疑的时候情况就颇为不同了,例如当我清楚答案是什么的时候。那时别人的判断就没有影响了——或者至少Asch是这么想的。
实验
令人惊讶的发现
在超过一半的试验中,50%的人和“假被试”一样给出了错误的答案。
在所有12次试验中只有25%的被试拒绝受到主流的、明显错误的判断的影响。 5%的人总是附和主流的错误观点(我们都认识这样的人,不是么?!)。 在所有的试验中平均的附和率为33%。
因为对于被试为何附和主流意见感到好奇,Asch在实验后采访了他们。他们给出的答案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再熟悉不过了:
他们都觉得焦虑、害怕别人的反对而变得因顾虑他人的看法而显得不自然。
多数人解释说他们和组里其他人看到的结果不一样,但是他们觉得别人是正确的。
好坏参半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方面会变得困难许多——无论是遵从法律还是在邮局前排队。遵从规范的危险太显而易见了,只要看看Milgram对于服从的实验中人们以遵从之名做了什么,我们就能得到很多暗示。有时,如果我们坚持自己的主见而不是附和他人的言行,那样会好许多。
人云亦云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