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习得性无助

(2012-07-17 11:12:22)
标签:

健康

分类: 学术动态
习得性无助

原作名:Learned Helplessness: Theory for the Age of Personal Control

作者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 史蒂文·迈尔(Steven F.Maier) 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

译者戴俊毅 屠筱青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1-1-1

页数:282

ISBN:9787111322672

内容简介

塞利格曼作为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他最重要的核心代表作之一就是本书,这也是他后来确立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源头。

人或动物因为不可控事件而不断遭受挫败,便会感到自己对于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每个人对不可控事件的解释归因风格不同,也会造成不同后果。因习得性无助而产生的绝望、抑郁和意志消沉,成为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源

学习成绩差、工作拖延低效、年老多病、失业、悲观抑郁、家庭暴力、拥挤现象……大量处于困境中的人身上,都常常会出现 习得性无助的特征。

习得性无助还具有扩散效应——看到别人多次遭受挫折,自己也会产生无望的感受。 

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给以难受的电击,狗逃避不了;多次实验后取消逃避障碍,仍给以电击,此时狗本可以逃生,却非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自此,这一著名的心理学概念与这只无助的狗紧密相连。

随后的很多实验也证明这种习得性无助在人身上也会发生。当一个人发现无论他如何努力,无论他干什么,都以失败而告终时,他就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整个局面,于是,他的精神支柱就会瓦解,斗志也随之丧失,最终会放弃所有努力,真的陷入绝望。

习得性无助自被提出以来,既广受关注又充满争议。这本经典之作再现了这一实验过程,并结合有关研究和社会现象,深度剖析了深陷困境中的个体,以及不可控事件对人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梦的真相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