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会有“一夫多妻”制?

(2012-06-26 11:34:58)
标签:

健康

分类: 婚恋情感

心理学和生物学最令人惊讶的发现就是一夫多妻制。恐怕迄今为止,一夫多妻仍然是诸多男纸们无法言说的心理秘密,很好奇吗?

为什么会有“一夫多妻”制

人类两性在行为模式、认知能力、价值观和偏好上表现出的性别差异与生俱来,而且男性和女性有着截然不同的本性,两性生而不同。男性和女性的大脑存在着差异,正如男女性器官也存在明显的不同一样。性别社会化只是突出、强化和加深男女本性之中固有的差异,而不是“引发”或“创造”了这些差异。换而言之,男女之间之所以会不同,并不是社会化导致了这样的差异;而是由于二者生来就是不同的。

性别社会化并不是导致性别差异的原因,而是性别差异存在的结果。

既然性别社会化不是两性差异存在的原因,那么造成男女之间天壤之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如何解释人类普遍存在的两性差异呢?

两个简单的生物学因素可以解释一系列的性别差异:

1、女性的卵子的体积较大,且数量上远少于精子。

这是生物学上区分男女两性的方式。对任何一个有性繁殖的物种来说,能够提供较大的性细胞者为雌性,而不承担这一义务的则为雄性。有性生殖的内涵就是:卵子的价值远高于精子!自然界中,精子的供应数量充足(事实上是无穷无尽),而且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其繁育的成本比卵子要低很多。生物学中,能够快速解释许多物种的两性差异的首要原则就是:精子是廉价的!

2、女性能够繁衍的后代数量远少于男性。

生育一个孩子通常至少要花掉女性9个月的时间,甚至是几年(因为有些女性养育幼儿的时候一般不会再生育);而生一个孩子,男人只需要花15分钟时间。女人一生中大约只能生育20~25次,而且实际情况远少于这个数字,而男性“可能生育”的孩子数量却没有上限。

以上两个因素共同引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男人与男人之间的“适应性差异”更大。

“适应性差异”是指生物繁衍竞赛中“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即“胜利者”成功繁衍的次数比“失败者”要多多少。

这意味着两件事情:有的男性终身没有子嗣,而极少数男性一生中可能拥有几十、成百,甚至上千个孩子;终身没有子嗣的男性数量远多于女性,没有子嗣的女性只有少数。由此可见,男性个体之间的差异要比女性大。

——人类一夫多妻制的本质正是这一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

一夫多妻制下,某些男性可以获得更多配偶,而某些男性却一个配偶也没有,这就导致了拥有多名配偶的男性可以拥有数量庞大的后代。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女性都有繁衍后代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极少有女性没有自己的后代,而相对而言很多男性终身没有后代(完全无法繁衍)的原因。

女性一生中最多可以拥有的孩子数量是69个,这是18世纪俄国农夫费奥多尔•瓦西尔耶维的妻子创造的纪录。在她的一生中,一共有27次怀孕经历,其中包括16对双胞胎,7组三胞胎,4组四胞胎;令人称奇的是,瓦西尔耶维太太的一生中没有单胎生产的经历!而且69个孩子中有67个孩子顺利存活并长大成人。

与此相对,一个男性拥有孩子的最多数量是1042个,这是摩洛哥谢里夫王朝的最后一个君主——嗜血的穆莱•伊斯梅尔王所创下的纪录。正如很多古代统治者那样,他拥有数量众多的后宫妃嫔,并拥有至少700个儿子和342个女儿(穆莱•伊斯梅尔一生中所拥有的子嗣的确切数字早已不见诸历史,因为关于其子嗣的记载曾一度中断)。

嗜血的穆莱•伊斯梅尔王和费奥多尔•瓦西尔耶维太太究竟生育了几个孩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男人最多可能拥有的后代数量远比一个女人可能拥有的后代数量要庞大许多(前者数以千计,后者数以十计)。很多男性可能会面临终其一生都是繁衍竞赛失败者的境地(没有任何后代),而女性出现这样情况的概率很低。

来源:心灵咖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