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心理揭秘:旅行真能改善亲密关系?

(2012-05-10 11:49:32)
标签:

杂谈

分类: 婚恋情感

旅行,是对现下自我生活的一种暂时回避,也是进入他人生活的一种途径,可有人说,要真实了解一个人,看清你和对方的真实关系,最好是去旅途中检验。是否我们在旅途中,会呈现出更真实的自己? 

社会情境会极大限度地控制个体的行为。比如一个丈夫或者父亲,他在旅行中还会被赋予其他一些角色,如,他是团队中有经验、有主见的人,还有可能是一个在困难的时候愿意帮助别人的人,特定的情境赋予了他特定的行为模式,会彰显很多在原有的环境中无法看到的功能和特色;当我们把一个人放到不同的情境中去观察,就会看到一个不同的人,在妻子或者孩子的眼中,他就是一个“新”的丈夫或父亲。

这是夫妻旅行的常态,相比较日常生活,旅伴之间形成的相对封闭的小世界里,这种联系会更紧密,所以会有许多极致的情感体验。一次旅行,有可能彻底改变原来亲密关系的层次,刷新爱的关系?

生活情境的改变,会扰动人们平时互动的模式,从而带来改变,平日里不能直接表达的直接表达了,有所顾忌的不那么顾忌了,夫妻间的沟通变得坦诚、直接和内外一致;不断变化的情境也让他们不再用日常生活中回避的方式处理冲突,而是要学习直接面对矛盾。态度是人对自己、别人、或对事件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当妻子对旅行中所发生的事情有一个不同的心态并给予积极的评价时,她对现实中细节的解释也就不同了,进而也会影响自己和丈夫的关系,从而达到满意。一次旅行可能不一定彻底改变亲密关系的层次,但是可以拓展关系互动的空间和弹性。

旅行对于自我、亲密关系中的另一方、两者关系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人们除了对社会角色行为的期待之外,还对群体中的成员制定一些应该如何行动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方式告诉成员哪些态度和行为是适宜的;而人们希望被别人喜欢或者接受,这使他们转向关注特定的参照群体,针对情境做出适当的态度和正确的行为,这些群体中的规范既约束了成员个体的行为,也会调节成员之间的互动;所以,人们都是通过他们共享的情境、规范和规则而联系在一起的。妻子的行为令丈夫有了不同的情境体验,对角色行为的期待得到满足,产生愉快乐观的正向情绪,并与自我的内在关联起来,从而加强了亲密关系。

如何在旅途当中在了解真实的对方后,接纳真实的对方和自我?

多数人都喜欢那些接触密切、长得漂亮、志趣相投以及相互喜欢的人。然而,两个不同的人如何才能让爱的关系相对持久?有一种理论对亲近关系中的人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那些把其他人视为包括在自我之内的人,最有可能长期对他们的伴侣承担责任;当一种关系能满足重要的、在任何人那里都得不到的满足需要时,人们就会比较倾向与之保持这种关系;人们更容易把能经常陪伴自己、与自己亲密相处的人认同为亲密的关系。伴侣相互了解是需要时间、需要一个过程的,共同旅行不失为一个更多地了解对方的有效方式。

给对方安全感升华亲密关系

怎样的行为会有助于旅途中对亲密关系形成良性升华?

心理学上认为爱的体验有三个方面,即情欲(性激情和欲望)、亲密(真诚和理解)、承诺(投入和奉献)。

情侣在生命遇到危险时,彼此感受到的来自对方的可信赖和安全感,让他们的爱情经受了考验,从而升华成为成熟的爱。

当然,不一定所有的爱必须经过生与死的考验,更多的是来自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相处细节。成人的依恋模式会预测亲密关系的持久度,成人的依恋模式源自与个体早年与父母的依恋关系质量,18个月婴儿的依附形态与18岁以后的十分相似。依恋模式分为三个类型,即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矛盾型;安全型的人,感到接近他人是件相对容易的事,依靠他人也会感到很自在,与他人既可以有亲密感,又有各自的空间;回避型的人,不愿意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免受到伤害,所以很难信赖或依靠别人,任何人接近都会感到很紧张,因亲近而感到不自在;焦虑矛盾型的人,感到其他人都有些疏远自己,希望完全占有爱情关系,情绪起伏伴有强烈的妒忌,经常为伴侣是否真的爱自己或者不愿意跟自己在一起,很想发展出牢固的亲密关系。选择安全型依恋风格的人亲密关系相对持久。

旅行中,我把家里不敢吵的都讲了,爽!

——情境改变产生新互动

是否因为旅行当中会将身上各种身份标签和社会责任暂且放下,只是单纯地成为一个“自然人”,更容易流露真实的自我?比如平时很严肃的人,在旅途当中可能变得格外地轻松、孩子气?

不仅仅是放下了各种标签成为自然人,更重要的是旅游让人们所处的生活情境发生了改变。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境在决定人们的行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来源:心理月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