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厕所餐厅”:创意满足的心理需求

(2012-05-03 13:25:35)
标签:

杂谈

分类: 趣味心理

将马桶引进到餐厅里面来的创意,属于主题餐厅里的另类设计。从客观上来看,厕所主题餐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是对人们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的挑战,同时其创意和搞怪也满足了人们相应的心理需求。

事件导读:厕所餐厅,被称为“全世界最变态的主题餐厅”之一,这类便所主题餐厅,颠覆传统,将厕所和餐饮相结合,幽默大胆的设计理念让人跌破眼镜。尿斗以壁灯形式成墙上装饰,椅子是抽水马桶,桌子是洗手盆,连会员礼品区都摆上形状各异的便便,更可以品尝到花样迭出的“便便系列”美食。这种洋溢着“厕所文化”的主题餐厅吸引了很多追逐潮流的市民,尤其是受到年轻人的热捧。

“我对厕所一直没什么好感,脏、乱、差似乎成了根深蒂固的印象。起初女儿听同学介绍坚持来这里吃饭,我还提心吊胆的。一走进来,却发现这里很有创意,充满了艺术和玩乐气息,我的注意力全被餐具、装潢转移了,觉得很兴奋。”一位12岁女孩的母亲这样说。记者随机访问了几位食客,在银行工作的王先生说:“从各种新生文化中找到‘乐子’,何‘乐’而不为呢!”另一位高校学生说:“人的本性都是‘不甘寂寞’的,当一些原本平淡甚至并不光鲜的场所被放大成一种主题,我们反而可以瞥见它背后的力量。在‘厕所’里享受‘便便美食’,感觉不亚于一场狂欢。”

Psycofe心理分析器:取悦自我与童年需求的补偿。

将马桶引进到餐厅里面来的创意,属于主题餐厅里的另类设计。从客观上来看,厕所主题餐厅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是对人们生活习惯和传统观念的挑战。在中国,自台湾开设第一家厕所主题餐厅之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也陆续出现了类似的餐厅。虽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感和批评,但仍受到10-35岁受众的欢迎。

厕所主题餐厅的快速发展,虽然是商人利用人们天生的猎奇心、颠覆传统的搞怪心理,以及对刺激的追求心理来赚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本我”需求,有助于释放潜在的负面压力。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将人格分为超我、自我和本我。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自我是每个人意识层面的表现部分;本我是人类最为原始的、属于满足本能冲动和欲望的部分。

著名国家心理咨询师荀焱说,“便便餐厅”巧妙整合了本能的心理需求。在古代,整个群体活在一个‘超我’的道德约束中,人们把厕所与性联想在一起,使之成为禁忌话题。随着时代包容力的持续增强和多元价值体系的出现,人们摒弃了一部分“超我”在道德上的束缚,价值判断受社会群体的嘲讽、斥骂、甚至惩罚的影响相对减弱。这个时候,“本我”就释放出了巨大的能量,驱使人们去探究那些曾经被认为是禁忌和非主流的事物来取悦自我。当这种情感释放投射成某一种具体创意后,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中科院心理学专家史占彪博士认为,当都市人因为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工作而产生负面情绪时,感官刺激就成了心理能量投射的重要方式,另类主题餐厅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此外,根据心理学的“交互作用理论”,儿童通常以欣赏的目光观察周围的环境,他们看到的都是事物美好的一面。这种视角在成年后会随着“理性的壮大”而渐渐消磨,但仍然会保留15%20%,即所谓的“儿童自我”。

当成年人身处一个玩味十足的环境中时,“儿童自我”的心理空间会异常活跃,有助于释放长期累积的消极情绪。尤其对于童年缺少多种游戏方式的都市年轻人而言,这种夸张、游戏的方式,实际上是对童年需求的一种补偿。    

                                                             来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