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十大门派(1):内容心理学派
(2012-05-01 11:03:19)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专业知识 |
1、发展背景及代表人物:
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德国,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冯特一生治学严谨,论述丰硕。1865年,他出版的《人体生理学教本》》一书,曾得到与他同时代的恩格斯的肯定,而《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冯特的内容心理理论观点,后来被他的学生铁钦纳带到美国,并于19世纪末在美国发展形成了一个在主要的心理思想上与冯特观点相似但又有区别的较大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由于"内容"与"构造"两个学派的主体思想一致、故后人一般都倾向将它们视为一个整体的学派。该学派的理论兴盛了二三十年。
2、主要观点:
内容心理学派主张对人的直接经验进行研究。所谓直接经验就是人在具体的心理过程中可以直接体验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等。不过,冯特这里研究的并不是感觉、知觉等心理活动的本身,而是感觉或知觉到的心理内容,即感觉到了什么,知觉到了什么。冯特认为,人的这种直接经验(心理或意识)是可以进行分析的。他将心理被分析到最后不能再分析的成分称为心理元素。他认为心理元素是心理构成的最小单位,而人的心理,是通过联想或统觉才把在些心理元素综合为人的直接经验的。因此,冯特认为,心理学的任务就是要分析心理的结构和内容,发现心理元素复合成复杂观念的内在原理与规律。为此,冯特的心理学体系被称为内容心理学。
3、评论:
来源:心理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