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人格障碍,请勿对号入座
(2012-04-09 15:15:30)
标签:
健康 |
分类: 专业知识 |
当你不顺心的时候,偶尔也会来一句——有毛病啊!是哦,有毛病的可能不是别人,是自己呢?生活遭遇柴米油盐,人生经历喜怒哀乐,你会发烧,当然也会不愉快;你会住院,当然也会长久的情绪或者神马人格小问题。有点儿病算什么,难道你不知道,很多天才艺术家也是有点大小毛病的人!好了,最好不生病,有病也不可怕。
没事儿别乱贴标签对号入座,有事儿的话,最好先了解清楚。其实说到病,感觉心理有病和精神病也完全不是一回事儿,除开情绪问题,关于心理问题,我们倒是可以了解一下人格障碍,如果你还觉得不够清楚,往下看,但是没有专业人士指导,千万不要对号入座,参考一二即可。要不然,你真的会发现,原来人人都有病~
(一)自恋型人格障碍: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
3.过分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希望受人特别关注。
4.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世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了解。
5.对无限的成功、权力、荣誉、美丽或理想爱情有非份的幻想。
6.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
7.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
8.缺乏同情心。
9.有很强的嫉妒心。
英文称之为histrionic
具备下述五种以上的特征(含五种)将被诊断为表演型人格障碍。
1.如果不是注意的焦点将感到不适
2.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性引诱以及夸张的行为特点
3.情绪多变
4.对于自身外表持续不断的关注
5.说话方式给人印象深刻但内容空洞
6.展现出戏剧化、夸张的情绪表达
7.受暗示性强
8.考虑与他人关系的亲密程度高于实际情况
有类似分裂症的思维和情感异常及行为怪异,但没有典型的分裂症性紊乱和确切的起病,其演进和病程通常呈人格障碍特性。同:边缘型分裂症;潜隐性分裂症。分裂型人格障碍是一种以观念、外貌和行为奇特以及人际关系有明显缺陷,且情感冷淡为主要特点的人格障碍。这类人一般较孤独、沉默、隐匿,不爱人际交往,不合群。既无什么朋友,也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显得与世隔绝。常做白日梦,沉溺于幻想之中。这类人对人少的工作环境尚可适应,但人众多的单位和环境及需要交际往来的工作就很难适应了。
A:在社交关系中感到孤独和不适,与亲友在一起感到很不舒服,很少动感情,而且还有知觉或者认知歪曲以及古怪的行为,起自成年早期,前后过程多种多样,具备下述五种以上的特征(含五种)将被诊断为分裂样人格障碍
1:牵连观念(未达关系妄想程度)
2:与其文化背景不相一致却影响其行为的古怪想法或魔术思想(如:迷信,特异功能,心灵传感或者第六感受,对于儿童或者青少年,表现为怪异的幻想或者整日沉湎的想法)
3:不同寻常的知觉或者身体幻觉
4:古怪的(比如:含糊的,琐碎的,隐喻的,过分推敲的或者刻板的)言语
5:猜疑或者偏执观念
6:感情不适合或者受限制
7:古怪的行为或者表现
8:除一级亲属以外,没有亲密的或者知心的朋友
9:过分的社会焦虑,往往伴有偏执性的害怕感,但没有对自己错误的判断
B:并非发生于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者某种普遍性发育障碍。
(四)攻击型人格障碍:
1.有肯定的不可预测和不考虑后果的行为倾向;
2.行为暴发不能控制;
3.不能控制或不适当的发怒,易与他人发生争吵或冲突,特别是行为受阻或受批评时;
4.情绪变化反复无常,不可预测,尤其易暴发愤怒和暴力行为;
5.生活无目的,尤其不能事先计划或不能预见将会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或做事缺乏坚持性;
7.有自伤行为。
1.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完美无缺、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因而有时反会影响工作的效率。
2.不合理地坚持别人也要严格地按照他的方式做事,否则心里很不痛快,对别人做事很不放心。
3.犹豫不决,常推迟或避免作出决定。
4.常有不安全感,穷思竭虑,反复考虑计划是否揭当,反复核对检查,唯恐疏忽和差错。
5.拘泥细节,甚至生活小节也要“程序化”,不遵照一定的规矩就感到不安或要重做。
6.完成一件工作之后常缺乏愉快和满足的体验,相反容易悔恨和内疚。
7.对自己要求严格,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无业余爱好,拘谨吝啬,缺少友谊往来。
1.很容易因他人的批评或不赞同而受到伤害。
2.除了至亲之外,没有好朋友或知心人(或仅有一个)。
3.除非确信受欢迎,一般总是不愿卷入他人事务之中。
4.行为退缩,对需要人际交往的社会活动或工作总是尽量逃避。
5.心理自卑,在社交场合总是缄默无语,怕惹人笑话,怕回答不出问题。
6.敏感羞涩,害怕在别人面前露出窘态。
7.在做那些普通的但不在自己常规之中的事时,总是夸大潜在的困难、危险或可能的冒险。只要满足其中的四项,即可诊断为回避型人格。
1.
2.
3.
4.
5.
6.
7.
8.易有病理性妒忌,过分怀疑恋人有新欢或伴侣不忠,但不是妄想。
9.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告状、打官司,不达目的不肯罢休。
10.具有将其周围和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症状只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八)依赖型人格:
对亲近与归属有过分的渴求,这种渴求是强迫的、盲目的、非理性的,与真实的感情无关。依赖型人格的人宁愿放弃自己的个人趣味、人生观,只要他能找到一座靠山,时刻得到别人对他的温情就心满意足了。依赖型人格的这种处世方式使得他越来越懒惰、脆弱,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由于处处委屈求全,依赖型人格障碍患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压抑感,这种压抑感阻止着他为自己干点什么或有什么个人爱好。
1.在没有从他人处得到大量的建议和保证之前,对日常事物不能作出决策。
2.无助感,让别人为自己作大多数的重要决定,如在何处生活,该选择什么职业等。
3.被遗弃感。明知他人错了,也随声附和,因这害怕被别人遗弃。
4.无独立性,很难单独展开计划或做事。
5.过度容忍,为讨好他人甘愿做低下的或自己不愿做的事。
6.独处时有不适和无助感,或竭尽全力以逃避孤独。
7.当亲密的关系中止时感到无助或崩溃。
8.经常被遭人遗弃的念头所折磨。
9.很容易因未得到赞许或遭到批评而受到伤害。
只要满足上述特征中的五项,即可诊断为依赖型人格。
(九)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主要特征是极端自私自利,冷酷无情,容易冲动,往往受偶然动机驱使,经常违反道德法纪而不后悔,在犯罪者中约占10%到50%。做出这一诊断时,患者至少需年满18岁,但在15岁以前即出现下列品行障碍:
1.经常逃学,闲荡;
2.因行为不端曾多次被学校开除或勒令退学;
3.曾被拘捕或送交少年法庭;
4.至少有两次离家出走,在外过夜;
5.经常撒谎(并非为逃避责罚);
6.过早发生性行为;
7.过早吸烟、饮酒,或吸毒;
8.经常偷窃;
9.不止一次故意破坏公共设施;
10.反复挑起斗殴;
11.经常违反家庭或学校规章制度(出逃学,出走外);
1.不能坚持学习或工作,有学不上或有业不就达半年以上;
2.经常旷课旷工;
3.数次离开工作岗位并无就业打算;
4.不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约束,产生违法行为(不论是否被捕),如破坏公物,骚扰他人,偷盗或从事其他非法活动;
5.易激惹或产生攻击行为,常斗殴或殴打妻儿;
6.不履行承诺或义务,欠债不还,不供养子女;
7.生活无计划,仅凭一时冲动,如无目的离家出走,无固定住址达一个月;
8.不可信赖,如用假名骗人;
9.行为卤莽,不记后果;
10.忽视或虐待子女,不尽赡养人义务;
11.无法维持一夫一妻生活超过一年。
1.贯的自我敏感、不安全感,及自卑感;
2.对遭排斥和批评过分敏感;
3.不断追求被人接受和受到欢迎;
4.除非得到保证被他人所接受和不会受到批评,否则拒绝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
5.惯于夸大生活中潜在的危险因素,达到回避某种活动的程度,但无恐惧性回避;
6.因“稳定”和“安全”的需要,生活方式受到限制。
在这里,我们必须提一句: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的,你一定能够从中不小心的找到与自己匹配的项目,但不意味着你就有所谓的人格障碍甚或是不可救药!
我们生来世上必然带着家庭的标签,生活的痕迹,以及人生经历带给我们的划痕。生活的美妙不在于“是”和“否”,而在于“度的把握”,把握好自己的度,做个有个性,有特色的人已是精彩,至于我们身上那点小毛病,就让他去吧……
来源心灵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