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直叫昵称不利孩子成长

(2012-02-20 11:55:55)
标签:

健康

在各种儿童娱乐场所、幼儿园门口,我们可以不时听见宝宝之类的称呼声此起彼伏。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从心底把自己的孩子视作心肝宝贝儿心头肉,因此,在有的家庭,这样的昵称自然而然就成了孩子的另一个名字。

宝宝之类的昵称产生于婴儿期,它对孩子的心灵抚慰和情感交流类似于无形的奶嘴,是伴随着奶嘴而产生的,也应该随着孩子的断奶而终止。它和奶嘴一样,仅仅适用于只能以哭声或咿呀表达感情和需求的婴儿。当孩子能够奔跑、生活自理,尤其是上了幼儿园和小学以后,家长就应该理智地改口,称呼孩子的名字。

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在孩子的转折期适时改口

如果嫌改口比较生硬,可以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或假期旅游中开始。因为这些时机都是孩子人生的转折点,孩子将面临在全新的环境与陌生的同伴建立友谊和合作关系,父母在这个时候改称孩子的大名,有助于孩子成长意识的觉醒,增添他步入社会的勇气和自信心。 

在新学年开始时进行教育 

比如对一个小学生来说,新学年意味着孩子升入新的年级。孩子会感觉自己不是小朋友了,学校也会在不同的年级增设一些家务技能课程和感恩父母的活动。如果父母仍旧宝宝地叫着,就会抵消学校教育带来的作用。因此,父母应该跟上孩子成长和学校教育的节奏,在称呼上明示或暗示孩子:他的身份不同了,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利用孩子们的理想志愿代替昵称 

孩子在与家长交流的时候,或者在作文、日记中,总会流露自己长大以后的梦想、理想。幽默的父母不妨就以孩子的理想代替昵称,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如对于长大想当警察的孩子,家长可以戏称王警察,对于想当医生的孩子称为李医生,想当科学家的孩子可以称为张教授”……每一种职业都有一种或多种职业精神,如警察的胆大心细、勇敢奉献;科学家的认真专一、思考创新医生的细心耐心、慈悲为怀等等。这些都可能随着称呼强化孩子长大的意识,为孩子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样板。

来源:心灵咖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