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里最重要的地方:
【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
不善就是恶业,我们要仔细检查自己,假如平常思想习气里有坏的念头,必须自己能截得断,这是修行的初步,这也就是行愿。还没有生起的坏念头,要防止它生出来。这句话要注意,真是修行人,看到这句话都会发抖,为什么?
你觉得自己平常没有坏心眼,那是因为它还没有发出来。即使最善、最好的人,在好极了的时候,也会起很坏的坏心眼,自己都检查不出来,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看过去宋、明理学家的资料,在做善事的时候,同时也做了很大的坏事,自己做了都不知道。所以行善培养功德,要最高的般若智慧,不是那么简单。有时你觉得自己很严肃、很端正,实际上天天在做坏事。行愿就有这样难!任何人一点主观的知识,一点点学问,自认为是对的,但以根本智一照,往往有最大的坏念。所以,不善已生令断,未生令不生,是最难的。
【善已生令增长,未生令生。】
我们以心理学的立场检查自己,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自己的心行中,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善?假如是一个真正严格检查自己心性的修行人,可以查查看,在一天之中,又有哪一个念头是真正的至善,多数不过是糊里糊涂过日子而已。不要说行为中有善事,连至善的念头都没有起来过。
你说,我在念佛啊!那是无心念,一边念佛,一边六根还到处乱动。即使你能念佛念到专一,那只能说是修持法门而已,并没有真正升起善的福德资粮,有这样严格。
所以大家随便讲禅宗,什么宗,一分功德没有升起,你想进步一分,做不到的,不可能!如果心理上转了一分,升起一分善境界,智慧就会跳进一步,这是很呆板的。
所以一些老年朋友,用功用了这么多年,都不上路,你不要光想以打坐修定求进步,善根没有起来,善功德根本没有培养过,如何进步呢?所以善已生令增长,自己检查出来自己真有某一点善业,已经生根发芽了,要使它增长;至于还没有生起的,未生令生。上面所说的这些是四正断,三十七道品中称四正勤,也就是我们必须努力去修持的行为。
【初聚立于资粮道,次四聚立于暖等四加行位,圣道支立为见道,菩提分立为修道。】
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要修行,显教所讲三十七菩提道品缺一不可。这就是行门,自己要随时严格地检查自己,反省自己,这个具备了,才是学佛的基本。
初步聚立于资粮道,你的修行本钱才算有了。如果自己的思想、行为,马马虎虎过去了,没有配合自己真正的善行在做,资粮道就不够。换句话说,你要修行,要证道,你的资本也就没有!这与做生意一样,没本钱谈什么?
再说,你修行离不开善行这个资粮道,立了资粮道以后,才谈得到做功夫。打坐修证那是四加行,所以由打坐作四加行的修持,进一步就会悟道,见性根本之道,所谓明心见性是见道,见道以后修道,最后大彻大悟。这是弥勒菩萨告诉我们的一个程序。
修行的心行基本没有建立,一来就想走高的路子,走上上道。认为自己已悟道,何必再参禅打坐,这样枉然浪费一辈子的人太多了。自己并不检查自己,有没有发起善心?资粮道有没有充沛?
《如何修证佛法》
----------
“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三十七道品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要学佛,这三十七个学佛的因素一样一样必须去实习过、修持过,这是学佛的正道。
三十七助道品为:
(一)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
(二)四正勤:
1.对已生之恶为除断而勤精进,2.对未生之恶使不生而勤精进,3.对未生之善为生而勤精进,4.对已生之善使增长而勤精进。
(三)四如意足:
1.欲神足(欲于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发而起)。2.勤神足(于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发而起)。3.心神足(于加行位一心专注,依心之力,故定引发而起)。4.观神足(于加行位观察理,依观之力,故定引发而起)。
(四)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
(五)五力:
1.信力(信根增长,长破诸邪信)。2.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3.念力(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4.定力(定根增长,能破诸乱想)5.慧力(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
(六)七觉支:
1.择法觉支。2.精进觉支。3.喜觉支。4.轻安觉支。5.念觉支。6.定觉支。7.行舍觉支。
(七)八正道:
1.正见。2.正思惟。3.正语。4.正业。5.正命。6.正精进。7.正念。8.正定。
“虽行四正勤,而不舍身心精进,是菩萨行。”四正勤: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长;未生恶令不生,已生恶令断。所以修行人第一要发起善法之欲望。在我们没有证道以前,都会有欲望,但是修行的欲,是发起善法之欲,善行善思维,是成佛功德的根本,所以善法欲要发起。善法的欲一天一天要增加。厌离心也要发起,世间法一天一天要厌离。这是三十七菩提道品四正勤的道理。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圆觉经略说》《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
(三十七菩提道品之四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