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评估指南》的指引下,如何做好师幼互动?
(2023-10-24 13:14:42)《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的颁布,让大家对于幼儿园质量的衡量标准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影响幼儿园质量的众多因素中,人际环境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为再完美的教育设计和理念最终都要借助于人际互动,尤其是教师与幼儿间行为往来来实现价值。与此同时,教师与幼儿的每一次互动也构成了教育的基本过程,影响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师幼互动的内涵是指发生在幼儿园内部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行为与过程。它与师幼关系其实是一种共生关系,师幼互动是师幼关系的动态展示,师幼关系是师幼互动的静态表征。所以我们在谈师幼互动时,其实背后是希望能够得到一种非常温暖、美好、和谐、平等的师幼关系,以及它背后所能滋养儿童在其中幸福的生活和游戏的课程环境。
与此同时,师幼互动和中小学的师生互动不同,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一问一答中,而是自然而然的弥散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的,包含着教师对儿童的观察、倾听、等待等等,这些都是互动的范畴。整个互动的基础是儿童跟教师之间的一种情感的联结,强调教师对儿童的理解。正如杭州市西湖区文一街幼儿园马园长倡导的教师互动那样:用心在场、静心倾听、情感联结、智慧支持。
《评估指南》特别强调要聚焦过程性质量,而其中的“教育过程”涵盖了三大指标: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家园共育。
其实除了“师幼互动”的七条观测点,在“活动组织”指标中也有很多条观测点是与师幼互动有关联的,比如“支持幼儿探究、试错、重复等行为,与幼儿一起分享游戏经验”;“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寓教育于生活和游戏中”等等。在对“活动组织”指标的了解基础上,下面就来对“师幼互动”指标中七条观测点进行理解与分析。
尊重与接纳
用一个词语提炼总结该观测点就是“尊重与接纳”。它不仅强调了教师的情绪状态应该是和蔼可亲,和颜悦色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一种支持性的态度和行为,即教师是非常愿意去尊重和接纳孩子当下个性化的思维和情感表达,倾听孩子的天真理论,允许孩子的反复探索试错,用关注的目光在孩子背后默默的支持他,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在说:“你去做吧,去行动吧”,这就是教师的支持性态度和行为。
此外,我们走到一个班级当中,不仅要看教师是否有和蔼可亲的情绪和态度,更重要的是看孩子的表现,孩子是否自信从容,是否很有安全感,是否可以放心大胆地去表达他的真实情绪和不同观点。
信任并赋权
用一个词语提炼总结该观测点就是“信任并赋权”。该指标强调的是要让孩子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部分老师可能会认为让孩子插进区卡选择一下区域,或者进行投票表决就是给了孩子自主权,其实这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我们更希望是透过老师的信任和赋权,孩子能有自如、自主、自信、自律的感受。
也就是说孩子觉得自己在这个空间里,是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游戏、生活,而无需他人的首肯。甚至于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权利做出拒绝,可以决定不做什么,否定一些决策等等。
读懂再支持
用一个词语提炼总结该观测点就是“读懂再支持”。在师幼互动里,非常强调教师要认真的去观察孩子在各类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并且要做必要的记录,并且一次观察和记录都还不足以说明问题,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持续观察,这样教师才能做出更加客观全面的分析,从而来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同时,在这里也强调不要急于介入,不要干扰幼儿游戏。
如何去理解儿童
用一个词语提炼总结该观测点就是“如何去理解儿童”。让儿童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去表达自己的经历,能够更好的展现自己的想法、情感以及认知经验,并且教师去倾听和记录儿童的表达,是了解儿童的重要通道,从而更好的理解儿童。在幼儿园里,让儿童记录游戏故事、讲述自己的作品都是儿童表达表征的方式,教师提供这样的机会并且认真的倾听,就是理解儿童的过程。
所以理解儿童最好的方式,是让儿童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支持儿童提升表达的能力,倾听儿童的表达,让儿童有较好的共鸣共享体验,这样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会被我们更多的看见,从而更好的理解和解读儿童。
如何去看待学习
用一个词语提炼总结该观测点就是“如何去看待学习”。儿童的学习到底在哪里?儿童学习一定不是教师单向教授知识,而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具备发现教育契机的能力,并且能够把握住儿童的兴趣,识别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情感、状态,把握重要的时间节点,给予儿童的支持,从而达到更好的状态。
儿童的学习无处不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所以教师需要去捕捉和识别契机。而契机就存在于儿童与人事物的关系当中,当他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发生碰撞,有意义的学习就此产生。
如何去支持儿童
用一个词语提炼总结该观测点就是“如何去支持儿童”。在儿童的学习生活中,对于许多的事物都有着他们自己的思考和想法,教师想要支持到儿童,首先需要去尊重和回应他们的想法和意愿,根据儿童面临的问题去支持和拓展他们的经验。
如何因材施教
该观测点强调理解和尊重儿童的差异,用一个词提炼总结就是“如何因材施教”。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教师要能够去欣赏差异,以多元智能的理念来看待儿童,不局限于某一个方面,尊重儿童,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不能以成人的喜好和标准去判断儿童游戏和能力的高低,并且要求所有的儿童朝我们所认为的好的方向去发展,而是要更加多元的去看待儿童,欣赏儿童的差异,让儿童用优势的领域来带动自己的弱项,从而实现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实现更加全面充分的发展。
那么对于幼儿的游戏,教师能够做些什么呢?
在游戏前,为儿童提供合适的游戏环境以及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有意识的赋权与放手,给予幼儿足够的权利去实现自己的游戏想法,让幼儿处于开放自主的环境和氛围中。
在游戏中,充分的进行观察和记录,将所观察的情景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幼儿的行为表现、情绪情感等识别幼儿的发展水平、游戏意愿。
在游戏后,倾听幼儿的表达,解读幼儿的语言,回应幼儿的想法,与其产生共情,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支持。以及在生活中,可以去丰富和扩展幼儿的经验,并且将习得的经验迁移到现实场景中,实现幼儿的自主提升。
针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个体所演化出的师幼互动方式方法也有所差异,但其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儿童有一个快乐且有意义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