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撰写学习故事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2019-09-30 14:55:56)

撰写“学习故事”并非只为完成一个个“故事”,更不是为了赶风头、追时髦。中国幼儿教师撰写“学习故事”的过程应该是从观念到行为深刻变革的过程,对幼儿的发展、教师的成长都很有意义。

  结合1:改变教育故事的出发点

  很多刚开始接触“学习故事”的中国幼儿教师容易发生的困惑是,“学习故事”似乎和教育故事区别不大,不过就是换个名称而已。

  表面上看,两者都记录了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及自己的思考;都需要教师用相关理论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析、解读,并提出教育策略;皆以“案例”的方式呈现,有叙有议,常配照片。但这样理解“学习故事”,未免狭隘。其实,不同的名称已经体现了出发点的明显差异——“教育故事”更关注教师的“教”,“学习故事”更关注幼儿的“学”。

  从表1中,我们不难看出:“学习故事”关注幼儿自发的学,关注生活和游戏中的学;记录的是幼儿能做什么,而非不能做什么;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信与能力,而不仅是他们的学习结果。

  从“学习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教师“尊重幼儿”这一观念的落实,看到了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还看到家长与教师共同完成幼儿评价,这样一种“家园共育”的新模式。

  结合2:促进幼儿快乐发展

  让幼儿“快乐发展”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追求。不过,在一些幼儿园里,孩子们却并不快乐:他们常需要参加自己不感兴趣的活动,玩教师编排好的“游戏”,甚至还担心由于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而受批评……

  由于“学习故事”记录的是幼儿自发的积极行为,是他们天性充分绽放的时刻。此时,幼儿所处的心理环境必然是安全温馨的,他们的情绪必然是轻松愉悦的。“学习故事”中成人“退居二线”的做法无疑会给幼儿提供广阔的自我发展空间,幼儿积极主动、敢于探究、乐于创造等学习品质会得到更多的锤炼,全面、可持续的身心发展会更易实现。

  结合3:支持教师快乐成长

  “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教师的成长之路却总是荆棘丛生。“学习故事”恰恰为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可靠平台,不仅使他们的成长不断加速,而且使他们的工作充满乐趣。

  1.转变儿童观并落实行动。“学习故事”的重要特征是从幼儿的“积极行为”切入,这样教师就必然要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幼儿的自然智慧与能力。此后,教师只为幼儿创造进一步学习的可能,接下来做什么仍由幼儿自主选择。这些做法不仅可以使教师的儿童观发生根本的转变,而且很容易将这种转变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中。

  2.促进对儿童发展理论及《纲要》、《指南》的学习和理解。由于“学习故事”需要教师认真观察、记录幼儿的表现,加以分析和解读,还要想出下一步的支持策略。因此,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决策能力,还能促进教师有针对性地学习儿童发展理论并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我们开展“学习故事”活动可以促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理解《纲要》和《指南》。就幼儿的“学”而言,老师们自然会将关注点从教师主导的“学”转向幼儿自发的“学”;从特定活动中的“学”转向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寻常时刻的、富有个性的“学”。这正是《纲要》与《指南》精神所倡导的。

  3.体验职业的乐趣。在幼儿园里,不少老师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其实这种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他们与幼儿交往时没有遵从师幼之间人际互动的客观规律。

  幼儿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传统儿童观忽视这一点,在此影响下的师幼互动往往会出现以下情况:当幼儿明明想往“东”时,教师偏要拉着他往“西”,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还不一定成功,于是对幼儿心存“失望”甚至“不满”,与幼儿乃至家长的关系日趋紧张,集体活动也“漏洞百出”。在幼儿感到百般无奈的同时,教师也一次次品尝着“失败”的苦果、身心俱疲……

  “学习故事”活动的开展改变了此类师幼互动的尴尬。“顺应幼儿天性”的指导思想使师幼关系一下子融洽起来,教师在工作中也会感受到未曾有过的轻松和愉悦。可以说,“学习故事”在解放儿童的同时也解放了教师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