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长成了“夹心饼干”(陶道武)

(2014-05-03 09:51:48)
标签:

教育

     今天的中国教育者或家长,似乎成了夹心饼干,左右为难,两头受气。一方面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不得不协同孩子一起往那个方向奔跑,即使累得要死,也不会停歇,这种教育体制给不少家长和教育者带来的影响是根本的,也很要命。另一方面是专家给老师和家长的培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不少人也能认识到其中的好,但说说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要么直奔技能训练,要么不去理会。其实,还有很大的一关家长和老师都不好跳过,那就是孩子这一关,当我们用什么样的理念和方式教育孩子,应该说孩子最有发言权,但孩子小的时候,他无法辨别或表达哪种教育对他好还是不好,他最初一般都会被动接受,当他有了反抗意识的时候,我们往往以为他们是在对抗自己,其实,孩子对抗的是我们给他们提供的不适的教育。

    应该说,应试教育体制压迫着家长和老师,最后一股脑全体现在孩子身上,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当你告知家长哪种方式对孩子可能更好时,他的判断标准不是关注孩子是否成长,甚至是否快乐,更多的家长会认可你只要把孩子的成绩提上去,你就是一位好老师。当然,一位好老师不会排斥成绩,一位好学生也应有更好的学业成就,但我们把目标定的过窄的时候,反而可能离它也越来越远。尤其是那些成绩差的孩子,当你变本加利的严格要求和加重学业负担的时候,孩子肯定很难翻身,因此需要先理解和接受孩子现实的状况,把孩子对待学业那颗已经受伤的心慢慢养好,孩子才会有前行的勇气和力量。

    最近有个爸爸带着孩子来找我,说孩子不听话,经常和孩子发生冲突,孩子的学业不良,偏差行为似乎越来越多,越来越大。仔细和孩子聊聊,最初的根源一般在父母那里,孩子最初的梦想没有获得父母的支持,父母把孩子成长之后那种自我力量,即与父母想法的不同视为与自己的对抗,于是矛盾和冲突不断。也就是说,孩子正常的需要如果获得满足,孩子一般不会有更多的偏差行为,问题的加剧往往是一种对抗的结果,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权利之争或报复。这个女孩看到家长对自己想法的不支持,便没有心力去做该做的事,比如学业。而学业出现问题,一定会触动父母心中那个痛点——家长很担心孩子学业下降或不学习,而这恰恰可以成为孩子对抗父母的法宝。当然,对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