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心理沙龙

(2012-05-21 11:28:54)
标签:

杂谈

    最近,参加了姚老师组织的心理沙龙,一个是家庭系统排列,另一个萨提亚体验成长模式,这都是家庭治疗的手段。虽考过二级心理咨询,也听说过“家排”,但没有亲眼目睹过其实际操作过程,带着好奇,走进心理沙龙,感受心理学的奥妙,学习并成长其中。

    第一次参加了“家排”,便感受到这些“实操”技术,不是一招一式,关键还是背后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支撑,否则自身能量不足,学会的只是皮毛,对自身问题的认识有帮助,指导别人还是要慎之。因不愿“深挖”,选择退出。

    第二次参加“萨提亚体验成长”模式,为了不至于去听“天书”,我先在网上浏览了一下有关“萨提亚”的内容,很是认可和接受他的观点:萨提亚的第一信念:改变是可能的。只要愿意,一定可以改变。即使外部的改变非常有限,内部的改变仍然可能存在。但人们自觉到他们价值的平等性,并意识到他们具有的独特性和相似性时,就会接受和欢迎改变的到来,从而获得新的选择和可能性。萨提亚成长语录: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欣赏并接受“过去”,它是我们管理“现在”的能力。 改变是成长的起点,“希望”是“改变”最重要的成分。 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只能改变这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 每个人都有能力找到内心的宝藏,她让我们有能力获得成功,并且成长。

    也许有人以为我们是带着“问题”或创伤来的,我以为我不是,我只是来“吸收”心理营养,丰富自我,强大内心的力量。也有人参加心理沙龙,对心理学多少有些排斥,甚至是否定,这恐怕也不可取,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其“科学性”不容质疑,也许我们还没有觉察到自己或他人,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心理”之门,就开始退出或拒绝,虽正常但不利于自身成长,带着“偏见”和带着“清空”的心,走进心理咨询,学习效果定会不同,这使我进一步体会心理咨询中“主动求助”的必要,如果别人没有改变的意向,你的所作所为也许是“对牛弹琴”。就像萨提亚说的,“希望”是“改变”的重要成分。

    有“问题”的人以为利用心理手段很快就会获得解决,这不现实,因为心理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不像身体外伤,更像内伤,需要用“中药”慢慢调理,别人也许只能帮你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想康复需要自己主动调节。当然,看不到自身问题的人,也许没有问题,我们不能因为学了心理学,就去“挖掘”,非找出问题不可,高明的咨询师会创造和设计一种适宜的环境,让问题慢慢呈现。还有一种可能,以为自己没有问题的人,可能问题很深或病入膏肓,自己如果感觉不到困扰一方面是自身的抵抗力强,另外就是没有“觉察”或“觉悟”或“死不承认”。

    看到别人的问题容易,看到自身的问题难,不能否认心理学的作用,也不能以为它是万能的,归根揭底是自己救自己,就像佛教里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佛,佛就是你自己。最后,愿姚老师的心理沙龙越办越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