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230:被啪啪“打脸”之后

(2022-05-30 21:22:26)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230:被啪啪“打脸”之后

“这个题,我也是觉得选A选项不对,后来我琢磨了一下觉得就是选A ,最先上来我是选B的。”我不惮于坦诚说出自己的思路。即使这个思路是思维上的弯路,也告诉同学们引以为戒。

“错误是成功的阶梯”,我依然相信是至理名言。

“大家看,榆林在哪里?这里是属于温带季风区内,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至少也在400毫米左右。这种降水量,在坡度比较陡的黄土高原地区,会造成滑坡泥石流等。滑坡泥石流一旦发生,那么那些传统的民居窑洞,就难免被其埋没。”我就这样讲着,似乎有一种感觉为自己温故知新的解读感到得意。

很多情况下,我觉得讲一些地理读图题,都是背过答案了,在自己理解识记融会贯通之后再在学生面前反反复复地说。

为了巩固我的这种理念的地位,我还对其他几个选项进行了判错。

其他几个选项如下:

B:冬春季节多偏北风。

C:地面植被稀疏,沙尘容易被刮起。

D:靠近沙漠等沙尘源地。

我支持的选项是,A: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老师,题目中说选出错误的选项,你说的是这个选项正确的理由。”这是哪个贴心的弟子啊,这么神助攻。仔细一看,从第一次做题到几天后的讲题,我竟然没有认真审题。现在老师觉得学生忙得学习效率降低,或者做过的不会或者没有认真审题或者没有认真规范答题或者没有认真工整书写,你看看我真是这个种种忙中出乱的反面典型中的学习中的首席。

“啪啪的打脸啊!这得改啊!我再从另一个角度说出A选项错的理由。”

“老师,刚才您说的靠风挂着风沙把房屋埋了,大概要几十年乃至几百年吧。千沟万壑的泥石流,则是可以经过一场泥石流或滑坡将窑洞给埋了。”另一个同学,让我觉得自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到这个时候,一节课快到点了。

我也没有思路讲这个问题来个反转解读的能力,一切只有靠接下来的努力。

下课铃响了。

一节课,就在我啪啪“打脸”后落下了帷幕。

我是一个多次将自己如此逼入绝境的人,我曾经戏谓“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是我自己给自己挖的一个坑,且自己跳进去了,还要别人将自己拉上来吗?

我想起了曾经做过的地理题,与这个有关的。

有些桥梁被风沙或泥土埋没了,又在上面架了一座桥。上面的桥也闲置了,人们挖掘河道里的泥沙,发现桥下面还有桥。

这个说明什么问题呢?

似乎对这个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说服力。

仔细想一想,我讲的也挺有道理啊!不然,前一个班讲课的时候,同学们没有提出异议。

我的课堂上是鼓励同学质疑的,还专门设了一个最高奖——纠错奖,奖励分在所有日常行为习惯分中是最高的2-5分。

前几天,前一班的高续慧博同学,还给我纠错:老师,您的答案不严谨。我为这个纠错点赞,并将同学与我的交流截图发到了班级群里,两个班的班级群。

前几天,我着急同学们没有提问的,直接开诚布公的说:“将我作为靶子!不会的问题,找我;感到难以识记的也找我!”我这样说着,就是想让更多同学站到自己的肩膀上,而不是仅仅学习我讲的一个片段或一部分。

“升学考试,考察的是同学们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的能力,不仅仅是背过一些知识点或规律,虽然在探究之前理解识记一些基础知识和规律是基础,是必需的。”我也当过学生,想到那些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时候,都是喜欢认真学习且发现问题就立即问老师的时候,经常问得老师如此回答:“这个问题不要管了!”老师这么说,肯定不考了!

前几天,我还没有为一个同学改分:

因为学生写的字有个笔画不好,我就同意阅卷老师的判分——扣分,潦草作为错别字对待!我觉得这个同学浮躁,严格一点才不至于将来出现松懈的大问题。

还有一个同学,拿着卷子说老师判错了——我只改分数加错了的,不改看错了的。即使中考高考,也没有这么改分的。

我鼓励学生质疑老师的解读,但是我并不放松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充分引导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不是让同学们无视规则或法规。

这个题怎么反转错误的解读呢?

错了情有可原,但是知错不能改,作为教师就有问题了,是学养不够,是自己的能力有问题——

我习惯性继续看原题,突然几个字映入眼帘——“房屋埋压人移走,看见黄沙就摇头”。

“黄沙”两个字,就显示炒豆子一样蹦出来,让我思路一下豁然开朗。这个提高告诉大家,是从黄沙方面找问题根源,我的支持A选项“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就应该被排除在外了。

都说被黄沙蒙了眼了,我却因为发现题干中的“黄沙”突然发现自己的问题——没有认真审题,没有画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导致了望文生义,以至于在解题中走了弯路歧途。

题干中的信息没有看全,问题没有看清楚,就做题这是怎么不靠谱的老师。以己昏昏使人昭昭,这不是缘木求鱼嘛!

作为老师,我错了!

向同学们道歉!感谢同学们的包容。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感谢有同学们更好成长相伴,我在陪伴同学们的成长中也有了很多成长。比如同学们帮我讲课,同学们帮我拾掇电脑下载QQ,处理白板使用中的一些列问题;同学们陪伴我解决自己一些情绪化的问题,解决了一些小事细节上的纠结并走出了心灵的一个个泥沼。我想真诚地说一声:你们是我更好成长中的老师,也是我更好前行中的益友!

还有十几天就是我们期盼准备已久的小中考了,每个人为此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汗水。作为老师已经是竭心尽力,依然经常出错,我就将自己的错误剖析出来,希望同学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