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222:筛选提炼,有的放矢
(2022-05-26 09:48:20)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222:筛选提炼,有的放矢
我们看书看图,或看背记手册,或者听老师讲某个专题的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拓展性。
针对具体情境,提供的地图和其他文字等信息不同,所提问题不同,回答将是大相径庭的。所以,注意筛选提炼信息很重要,其中一条就是要有的放矢,这个的就是具体的图文情境中的信息和具体问题。
结合模拟题四中遇到的问题,谈一些经验教训,在今后的学习中温故知新扬长避短。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内涵
某国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它的地理意义方面的内涵是要搞清楚的。
作为教师的我,在这里也犯了一个过于简单化的错误。解释这句话时,用了“某国特有的动植物多”,看到同学们的回答,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回答由这样一些答案:“有丰富的动植物”“有很多珍稀动植物”“有好多古老动植物”。这些答案,都有问题的,就像是我的答案一样。
某国的动植物现象,反应的地理地理问题是几千万年长期远离其他大陆,自然条件单一,动植物进化缓慢,所有拥有了许多古老的特点的动植物。
古老的特有的不能去掉,显示其进化缓慢。
动植物繁多,不是其特点,亚马孙热带雨林动植物繁多是世界之最,横断山区等也是世界动植物种类最多的,应该超过了某国的动植物种类。
具有很多珍稀动植物的,也不仅仅澳大利亚的。
比如有些珍稀动植物,比如某某岛的科学研制培养的兰花,是非常珍贵稀有的,但是它不能反应这个地区长期远离其他大陆自然条件单一物种进化缓慢这个地理规律,相反这种珍稀兰花品种是植物进化的。
这个问题要辨别真伪,就要对动植物生长于地形气候海陆位置等有一个更加具体深刻的了解和分析解读。
人口城市稠密的主要原因
几个国家人口城市分布的总体原因一般都是这样的:比如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
有些某个地区分布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有主次之分。
比如某个岛国,它的人口在某处,就是因为其平原面积狭小,而人口稠密地区就在面积较大的平原地区。
还有某几个热带国家,他们的分布地区一般是气候相对凉爽的地区。一般是纬度相对较高或者靠近海洋的地方,一般答案是某某沿海某某地区等等。
这个时候,再回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则是错误的。
就像是某个岛国,它的人口分布在某某城市,不是因为那里气候温暖湿润而是因为那里平原面积广。
交通运输便利要具体到什么程度
如广州和上海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就是用了管道运输,从西部地区或国家输送来大量的天然气。而且要明确这种工程的名称——西气东输。
我国从某个热带大陆进口鲜花,也是靠交通便利,采用的是航空运输方式,而不能是其他。因为鲜花几天时间就枯萎了,所以对运输速度非常高。
还有四大工业基地,交通运输便利,一般指水陆交通便利。都是沿海或沿江地区,所以水运便利;都有密集的铁路网穿过,所以陆地交通便利等等。
同样是水运,也有区别,比如上海港口比大连和广州港口运输能力和效率更高;香港比澳门水运能力更强,因为香港有优于澳门的深水港。
同样是陆地交通,青藏地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以公路为主,其他地区是以铁路运输为主。
这些大同小异,在做题的时候会分辨清楚。如果都笼统回答交通便利,阅卷老师就认定了我们对具体交通状况掌握不好,所以在判分的时候就会少给分。实际情况也是如此,或者因为我们不是知道得很清楚,或者忽略了这些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区别。不管是从建设方面,还是从使用方面。
建设用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与防范
不管是修建铁路公路,遇到高山深谷河流湿地、沙漠戈壁、茂密的森林、冻土和自然保护区、人文古迹,还有暴雨雪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都会遇到施工难度大、绕道等等。
同时,这些施工都会破坏地表植被,地表植被破坏后,都会导致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等等,所以处理好修路采矿铺设管道建设水利工程等施工与保护环境的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
植树造林种草,修复地表等,都是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作为地理教学,要充分了解这些与生活生产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密切的举措,让自己的教学接地气,保持处于一种理念领先的状态,不至于让教学落后于时代发展变化。
注意不同层面的因果关系
这次练习作业中,很多同学在回答某国被称为“活化石博物馆”的原因,回答成了“长期远离其他大陆,自然条件单一,动植物进化缓慢”。
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这个国家拥有很多特有的古老动植物。
同学回答的问题,应该是这个国家拥有很多特有的古老的动植物的原因。
还有类似一个问题: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
其答案是水土流失。
有人回答成了水土流失的原因。
这种错误,与上面的例子都是同样的逻辑错误。我也常常凡类似的错误。
比如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形成的主导因素,应该是降水或者夏季风,回答成了海陆因素。显然,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是降水呈现如此状况的原因,或者说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是夏季风对以东或以西地区比较明显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