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3173:与同学探究获得高分的秘密

(2022-04-27 22:26:11)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3173:与同学探究获得高分的秘密

试卷检测的是知识技能,其背后也涉及一个人行为习惯和品行的历练。

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做到一种精致,那就是一种卓越的能力。文化课学习和品行历练,都是如此。

偶尔松懈成绩下滑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崛起的信念和更好前行的脚步和智慧力量。

探究永远是学科教育教学的灵魂

“这份题有些简单,像是平时的期中考试题。有很多题,我们都做过了。比如……”孙老师指着卷子说着。

“有些做过的题,学生还是不会,甚至没有印象。”我对这样的事情有些感慨。我做得很慢,大概做一道题作用的时间是同学们或年轻老师的一点五倍。反复读图看题中文字说明,所以一般做过的题都印象深刻。出错的题或曾经不会做的题,更是如此。

刚刚,我忙着接受分发新到的教师杂志,没有来得及做题。我看到孙老师一边做一边分析,我觉得借用一下孙老师的答案即可。当即放下手中分发的杂志,开始抄答案。

“不用抄,有答案的在教导处还没有拿来。”孙老师提醒我说,“你看某某题,我做得答案是某某某,群里有人说答案是什么什么,我怎么不明白呢?

“我是用了排除法,而且这个题是比较两地区别,关键在两地不同,不是直接分析某地树种繁多的原因,这就与我们以前背的答案有区别。到了中考题中一些比较难的层面,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答案就是全对。这不是能力或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一个属于这门学科的综合实践性比较强且处处注重创新决定的。

记得在全市地理中考复习会议上,一些科班出身曾经教过高中后来教初中的地理老师,也对某些个地理问题进行相互请教,希望最终有个比较科学合理有利于教学的解读。

昨天,因为监场因为分发教师杂志,我疏通了一些读图题并没有对选择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看了学生出错的情况,自己进行了分析,于是又有一些问题或拿不准或者意识到思路不是很清晰的地方,于是向孙老师请教。孙老师的严谨,思路和推理清晰,让我大受益。不管孙老师是不是忙着监场,我还是提出我的疑问并最终得到了一种比较满意的解读。

关于一个河流两边等高线相等的问题,在五年前我曾经与几个学生进行过探讨。当时的两个同学,都很喜欢探究问题。其中一个史地生和信息技术,四门功课考了三个A一个B。地理本来是考A的,因为过于紧张发挥失误。因为他在历次自测中,都是班里的前一二名,中考时有好几个同学得A,平时考试都不如他成绩好的。另一个,高考后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了。记得当时,前一个同学与我一样,对这个问题存在疑问。后面一个,笃定就是与参考答案相同,但是说不出什么理由。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听当时我的“师傅”另一位孙老师讲解了,也没有很好理解。因为那时复习很紧张每天都做很多题,就不经意间将这个问题放过去了。后来没有遇到类似问题,也就不再去探究这类问题了。今天向孙老师请教中,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学生的成绩忽高忽低怎么回事

作为一名多年的初中地理教师,经常发现这么一个现象:这次检测中,有同学成绩高了,一个月后的检测可能会降下来。这次检测中学生考得不理想,下次一定会提升。当然,也有个别的,比如有的同学连续的提升或连续的下降。还有那么几个同学,一直保持一种比较稳定的比较好的状态。

我觉得比较稳定的,有这样几个:五班的如姜茂林,六班的如孙婧涵和司皓元等。

我初步这样分析:成绩差的同学,觉得学得不扎实,也就处处时时努力,不管是听课还是写作业还是复习巩固提问等等,结果接下来的考试就比较理想了。成绩好的同学,成绩下降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还有同学,成绩好了下降了。因为这门学科偏高,为了齐头并进,所以课余时间有意识放松这门课的学习,把时间精力用在其他学科上——补短板。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学生比较坦诚告诉我原因。老师尽量配合,因为成长不是一门学科高低所决定的,整体感觉或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才是真正更好的成长。

我曾经有个同学,地理考试回回都是状元,被我调侃为“地理王子”。但是其他功课都不济,结果后来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每每想到这些,我感到很自责。一个老师,将自己学科成绩提升是本分,但是因此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却是失职。当然,一个教师能力有限,不可能对一个学生的成长起到更大作用,但是我为当时我的自鸣得意而羞愧。好的老师,不是让学生的高成绩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当然每个教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考得好点都是人之常情。

我想,成绩忽高忽低,是因为基础知识不牢固灵活运用的能力历练不足。地理考得是一个理解识记和灵活应用,比如经纬网问题和等高线地形图问题、气候类型图问题,要考一个好成绩,不能有不理解的,另外需要识记的基础知识记得不熟悉或者不牢固或者死记硬背不理解都是学习的大忌,一旦考试中改变一些前提条件,就考验出同学们是仅仅勉强记住一些,还是真正理解且能活学活用了。

一个能考高分的同学,一般都是非常谦虚的,从来不觉得自己复习好了,当然也不会自卑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学好,他们将自己的时间精力都用在查缺补漏和完善提升上。每天不是我把正确答案写出来了,而是我发现自己学习上的什么问题,我采取了那些应对的措施方法和途径。

一次考试,不仅考文化成绩也是一种品行历练的检验。

宇航工程师们,为了让飞船自由翱翔,他们做事都是严谨的,比如茶杯或鼠标都放在桌子上的哪个地方,都是丝毫不能出错的,不能出了那个在桌子上为茶杯和鼠标画的圈子。行为上的严谨,不是思路上的呆板,他们有着在太空和宇宙纵横驰骋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努力,最终他们做出了上可九天揽月的人间奇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