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64:自律、品行和修养
(2022-04-19 16:15:02)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164:自律、品行和修养
历经一个月零一周的线上教学,开始回归师生返校上课。
线下独处的日子里,感觉慎独的重要性。教师的慎独,在这种居家上课的时候可以更好完善提升自己,关于专业素养的,关于个人综合修养的。学生慎独,可以实现弯道超车。
于是想到一些关于自律、品行和修养的问题。课有上下,也有线上线下,自我修养永不下线,才是最好的学习与成长
自律
一个人的更好成长,要从自身有这种愿望和需求开始。
别人付出再多,或者环境再怎么改善,也都是提供一些更好成长的条件。如果没有自己的主动积极的改善,一切都是将归零。
如果是外在力量的过度为之,则是适得其反。
亲朋好友之间的规劝,次数多了,反而造成一种疏远。
如果规劝来自于比自己地位低的,还会受到一种打压或排挤。
至于环境的改善,如果没有内心的主动成长的需求,也是形同虚设。
记得一位优秀的书法教师,在给家长介绍培养孩子练毛笔字的习惯时这样介绍:
在家里,有专门练习毛笔字的笔墨纸砚,自己有时间就练一会儿,还要练习得有模有样,也就是看得见每天点点滴滴的进步,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受到一种熏陶,他们也想着尝试一下。
于是,就学着你的样子,却写上几笔。
不要给予点评,只要他们觉得好玩就行。必要的时候,如果他们询问一下有关练字或书法的知识,就尽己所能与之交流。
慢慢的,孩子们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有了一种精神文化的支撑。这种精神文化,虽然处于萌芽状态,只要自己不抛弃不放弃,一直锲而不舍就一定金石可镂。
这个书法老师这样说的,他也是这样做的。
他的妻,也是一个书画爱好者,自己的女儿十几岁已经在书画方面小有成就。
他们不像是在练习一门技艺,而是沉浸在一种生命成长状态中,在这个状态中遇到更美好的自己——一种认知上的、人生价值观生命观上的,一种与天地人融为一体的源远流长的所在。
当然,一家人的榜样,也感动乃至影响了更多人,有些人开始模仿……
这就是自律的力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养的力量,大道无形,就是这样无形的力量或能量,慢慢浸染着,让自己和周围的人,有了一个渐进的朝向更美好的努力或完善提升!
品行
什么样的品行是好的?
可能在家庭社会或者某个场合,都有一个相对具体的评价标准。优秀传统文化中,对好的品行也有一些评价标准。
“推己及人!”这是我比较欣赏的一条。
可能是教师这个职业使然,就是希望学生更好的成长。当然,要更好的引导激励学生,首先要学会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是五六年来我一直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或者说是近十年来的我的一种生命信仰——每个人,经过必要的努力,都会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好的自己!
因为这个,我们对每个生命都心怀一种必要的敬畏之心。
“使民如承大祭”,我想古代的仁人志士也深刻理解了其中的道理,心存敬畏,更容易成就他人,成就事业,成就自己和更多人辉煌的人生。
一个更懂得尊重他人严格要求他人的人,一定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爱戴。教师从事的就是这样的事业,一种尊重成就他人和被人尊重和成就的事业。
教师的工作,很多都有奉献的性质:八小时内外,界线并不那么明显。多少了傍晚或黄昏,多少个周末或节假日,都在更好尊重和严格要求他人的探索中。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挑战性,正应了这句话。
作为一名教师,最怕失去的是悲悯。
不骄不吝,即使年龄老去,青春不再,但是一种情怀却像是一坛陈年老酒愈久弥香。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如果人生真的可以复制的话,那么复制的就是那份不骄不吝的悲悯,就是比海洋天空还要大的人的胸怀。
历事练心,老师每天都在拓展或者撑大自己的心胸和情怀,于是有了包容,更好教育教学的原野,有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视角,有了更多富有特色朝向美好的生命成长历程。
修养
修养,我把它分开来解读:修,比如一个园丁,对苗圃里的花卉树木修修剪剪。做人,也是如此。自己就是自己的雕刻师,只有对自己不断的切磋琢磨,才能让自己得到一个不断完善提升。修养不是等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付出心血历练形成的。
“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是圣人的教诲。
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都要保持乐观,顽强守住底线。
礼,就是一种底线思维。
把一个人的成长比作一个木桶,一个人更好成长达到的水平,不在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决定与最短的那一块——自己的自我约束和管理。
这不是一种勉强的自我约束,这是一个人去除贡高我慢以后的虔诚礼敬,是一个人用一种朝圣的心灵去严格要求自己,并从中真正感受到累并快乐着,感受到苦并快乐着,感受到难并快乐着。
于是累、苦与难中的坚守,就是一个人的发自内心的对更好成长的礼敬!
修养,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发生着。
就像是万物复苏百花争艳,就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一样。
养,养花需要静待花开。养树,需要十年树木。
一个人的修养,需要更长时间的历练,需要终生的学习。终生学习,就是指生命不息修养不止。
一个人的修养,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气质的修养,志趣的修养,更为内在的是骨气的修养。
一个人的气质,可以通过读书或者某种艺术文化的浸润,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气质美容,相对而言是一种表面功夫。良好志趣的培养,则是相对深入的层面。这里面有一种精神信仰的支撑,有一种兴趣爱好的持之以恒的融入。最末了也是最深入的修养功夫,体现在一个人的骨气上。这是一种血液或骨子里的东西,需要更漫长时间,更强有力的内在文化的支撑,需要经受住最艰难的历练和挑战,才算是真正达成。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