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54:让家务劳动成为一种教育
(2022-04-14 20:38:5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昆仑中学
(八)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导学案
课 题 |
让家务劳动成为一种教育 |
课 型 |
新授 |
序号 |
|
||||
课 时 |
第 |
备课日期 |
|
一 审 |
|
二 审 |
|
||
上课日期 |
|
日 期 |
|
日 期 |
|
||||
导 学 目 标 |
1、劳动教育与劳动的区别与联系 2、讲一讲自己接受的劳动教育 3、自觉主动得从劳动中受到教育,汲取更好成长的智慧和力量 |
||||||||
导 学 重 点 |
在劳动中受到教育 |
||||||||
导 学 难 点 |
挖掘劳动教育热情和潜能,发挥劳动中的劳动教育作用 |
||||||||
导
学
过
程 |
一、导入新课: 我们遇到这样一个案例:教师倡导学生做家务,利用周末或其他节假日参与劳动。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参加劳动以后,希望下来干活不学习了。因此家长与老师的倡导产生冲突,他不再积极配合老师让孩子参加劳动了。 同学们想一想,是积极参加家务劳动本身错了,还是其中的某个环节出问题了? 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教学过程: (一)劳动教育就是劳动吗 我们看到这样一些不同的现象: 1、有些家长,积极引导激励孩子参加劳动,孩子从劳动中找到自信锻炼了能力,不仅劳动积极性和能力提高了,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有些家长,一直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孩子干活也比较像模像样,孩子也比较喜欢干活,但是文化课上却是提高不大,只是学生有个认真学习的态度而已。 3、还有的学生,家长引导激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但是孩子做起来不像样,家长没有时间陪伴引导激励,也就逐渐选择了放弃。学生的爱劳动的习惯没有养成,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也不高。 4、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参与劳动了就是接受劳动教育了?或者说一些学生写作业了或者听课了,就是接受了文化课学习教育了? |
导
学
过
程
|
如果一个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热情积极性不高,或者对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不够,没有从劳动中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反而产生了一些对劳动过程的反感。这样的劳动,即使参加再多,也不能算是接受了劳动教育。 劳动,是劳动教育的手段或方式方法途径,接受到一种更好成长的历练,才能称得上是劳动教育。 我们思考最初提出的那个案例。其中那个干活后,不再愿意更好读书,觉得干活轻松的同学,实际上他只是参与了某项劳动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对于整个劳动过程中需要知识技能或精神文化支撑认识不足,所以觉得自己学一些知识技能没有用,不如干活轻松。 遇到这种现象,家长或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参与劳动过程中,更加全面正确客观认识劳动本身,从这个劳动的组织发动到整个劳动的坚持和做得更好,需要那些方面的知识技能智慧和力量。 这就像是文化课学习一样,仅仅停留在学生已经达到的一种知识技能层面上,学生很快会对继续努力学习失去兴趣。因此家务劳动和文化课学习一样,不仅要有趣而且要有不断努力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 (二)找出自己家务劳动中的成功和失败的地方,扬长避短 不足之处:家务劳动简单重复,没有入心入脑的过程,缺乏自我完善提升的过程。 成功的地方:自己乐意干,从中找到了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价值的所在。比如受到了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和精神品质的训练,从中感受到一些人生哲理或者受到启迪。
三、分享自己在学做学做家务中属于成功的劳动教育的经验,找出自己可以改掉的家务劳动中的不足扬长避短。 1、小组内分享。 2、各个小组选出代表,参与全班的分享交流。 |
作业 设计 |
让更好的家务劳动陪伴自己身心健康得更好成长 |
教 学 反 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