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3126:“我—信息”表达之切磋琢磨
(2022-03-29 19:17:44)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3126:“我—信息”表达之切磋琢磨
说话,人人会说,但是要说得好,说得有水平,有正能量,让人听了舒服,让人听了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却是需要认真下一些功夫的。
我是一个不善于沟通表达人,这些地方遇到的坎坷比较多,为了自己为了一切与自己有关系的人的同事和亲朋好友乃至陌生人,努力促进自己的言行的完善提升,显得非常必要也很重要。
一、我想给您提个醒来
“孙老师你好!”
“赵老师,有事吗?”
“你看到听课通知了吗?需要截图上传的。”
“我已经拍照上传了。”
“好!好啊!”
“什么好好的啊!”妻听了我的话,忍不住插话。
“怎么了?是哪里说的不对或不合适吗?”我心里没有底气的问道。
“你不就说:我想提醒你一下,有通知叫我们听课并上传听课截图就行了吗?”妻评着。
是啊!我在打电话前,还在犹豫。自己经常看不到通知,甚至有些事情耽误了,常常是级部主任或年轻同事提醒的。线上教学其间,孙老师帮着我讲课,忙得厉害。看到这样一个今天要听课且要上传听课截图的通知,就想着给孙老师提醒一下,这个时候我已经截图上传了。要是孙老师因为忙着忘了这个事情,我觉得过意不去的。
一开始,我不知直奔主题的。
比如“你看到那个听课通知了吗?”都是“你—信息”模式,没有把我的问题表达出来,我的需求应该这样表达:“有个通知叫我们听课并上传听课截图,我已经听课截图了。我怕你没有看到通知,特地打电话说一声啊!”
“你看到那个通知了吗?”我总结的,这句话传递出去的信息与要解决我的需求是不一致的。
很多过去的时光里,我与他人的交流都是如此的。
话说出去了,表达的意思却是大相径庭的,与内心想的。
二、需求得到满足的喜悦
这几天,妻都在非常用功的学画山水,这是我渴望的样子。
山水,对于一个山村长大的孩子而言,那就是我心灵的故乡。山水,对我的心灵是有疗愈作用的。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乡镇里越来越多的高楼和水泥建筑,已经远离了乡村山水的接地气和活力。
我没有时间学画山水,看妻画着山水,也有一种回归心灵故乡的安慰。其实,乡村的山山水水,是每个人的故乡。溯本求源,每个人的祖先都曾经在山村生活过,山山水水中有生命文化的源头和灵魂。即使那些平原地区长大的人,也是喝着山上流下来的水长大的。地表看着没有联系,地下的根也在一起。
每次看着妻投入的做画,我不管是双盘着诵读经典还是在备课批阅作业或听课,我都感到格外充实,一种精神文化和信仰的充实。
“你看,我这话怎么样?”妻画完了,都要找我评评画。
我不会画,但是多次看过老师绘画讲画,自己也用铅笔临摹过芥子园的山水画,所以对于山水画也说得上一二。
于是认真的点评,用了每日一叙练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表扬肯定,其次就是找出一小小的不足。
“你怎么每次都说最好的啊!我之前画的一幅,你说是最好的,现在又画了一幅,你又说这一幅是最好的,究竟那一幅最好啊?”妻有些较真,拿出我说的“最好的”几幅画,展开了一字排开。
“你看啊!这些画,不是一幅比一幅好吗?我的评价都是真的,只是这后来画得都比之前画的有了进步啊!你真了不起啊!要向你学习啊!”
其实,这种交流非常好的,但是我感到了一种不足。
其实,我就像是一个观赏者甚至一个有一定水平的观赏者在评价,都是“你——信息”让我感到一种压力。每次的语言都是非常谨慎,当然都是盗用了一些老师和其他地方学来的评价用语。
实际上,我从内心而言,更希望用“我——信息”模式表达,表达我的需求的满足。
比如,用一下的语言更好:
“看着你做画,就受到一种启发:不管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不就是在这么一个切磋琢磨变得更好吗?看着你一次次的锲而不舍,看着你一次次努力付出,我感到一种悲鸣情怀、智慧和力量,在我心田萌发并茁壮成长着!”
记得书画院里一位年长的同学说:“老伴直到我学画,把一切家务都承包了!以前我学跳舞的时候,我学着打乒乓球的时候,他上班没有功夫,我都抽空去学。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非常支持我学绘画!”
学绘画,其中蕴含着一种怎样的正能量啊!
我想到诵读经典,想到六年多来的每日一叙,想到妻帮我购买的近百本书籍。
两口人,当其中一个鼎力向上向善的时候,对方默默的支持,也是人生美好的境界之一啊!
不仅仅是装模做样的品评,更应该表达出自己需求得到满足的欣喜才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