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3014:线上教学的“且行且思”
线上教学已经进行近十天了,这是继两年前疫情出现第二次线上教学。笔者没有通过钉钉向学生讲过课,前者因为身体虚弱,之后因为没有讲过怕影响线上教学效果。我比较自信自己的线下教学,对于线上确实没有精力也没有信心。
虽然如此,给学生布置作业,定期撰写关于自身成长和教育教学的叙事文字日耕不辍。也许是作为一名教师的良知使然,我觉得在家线上教学比上班时更加累。实际上,教师紧绷的那根弦并没有松下来,反而因为一些不利条件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
社会各界和家长学生,也一定与我一样对线上教学充满了渴望和期待。学生的情绪变化心智成长,都在教育教学的整体构想之内,虽然落实在线上的好像是学科教学等等,因为课标已经确定了每个教师应有的教育教学任务,这种关联犹如血肉不可割舍。
理想追求与现实担当
教育教学任务,都是要落到实处的。
学生的情绪念头言行状态,每个学科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状况,都是丁是丁卯是卯的。
“黑夜给了我追求的眼睛,我用她去追求光明!”或许理想得不到实现的种种不如意,让我在自己可以落实更努力的事情上更加执着。
除了布置作业批阅作业,进行必要文字指导之外,我与学生没有更多互动,除了个别同学问我问题或者交流作业情况。
因为我知道,每天时间安排已经比较满档,我自己的身心更加压力沉重,似乎也觉得每个老师和同学差不多也都是我如此一般的状态,而且我还从叙事者好友的日志中,看到了这种印证。
或许,这也有类似感觉或者更加疲惫的教师,都有相同或相近的更完整人生目标追求,或者就是所有师生的一种写照。
线下教学中,我每天都是八小时之外照样干——或者继续备课,或者继续写反思,或者继续思考着更完整教育教学的种种。我是在关心如何干好自己的工作,也是对自己身心的一个交代——做更好的自己,不是与工作生活和学习割舍的,我也是从点点滴滴努力中学会如何做更好的自己。
昨天,憋着一股劲造出一个公众号来,推送到群里,请同学们扫码关注——里面是我对重点问题的解读,作为线上课后辅导的一种特色形式,也是一种扬长避短吧。
因为尝试着弄,也没有那么太大张旗鼓。或许同学们太忙,只有十来个人关注。我也是太紧张,最后竟然把上传的文字和图片删除了。
我给同学科上课教师传了去,也是因为太劳累吧,没有来得及看和回复。
今天地理教研组召集的会议也错过了,总之这几天总是觉得忙累,做事也颠三倒四的。在外来看来,好像是每天什么都不用干似的,我确是感觉千斤重担似乎要把自己压垮了一般。
为了收集素材,自己的手机弄得都运转不动了。要运转不动的,还有我这个看似非常悠闲的教师。
身心健康与务实高效
每天上课,感觉学生很吵。但是,那是一种新生命成长的喧嚣,就像是走向了春天的田野看到各种花骨朵争奇斗艳的开放,看到各种小草或嫩芽拼着命神奇的生长或绽放着。
师生之间面对面,有一种心灵和性格的摩擦和碰撞,有一种不如意的尴尬和无奈,但是都有一种明确的共同认知,那是相伴更好成长的必然的一些附带品。可是,现在每天都要多付出一些,却是有劲不知道怎么用,而且知道学生需要种种身心和学习方面的指导帮助而无能为力。
虽然是在家线上教学,我的作息和运动时间几乎和线下教学时没有区别,而且强化了体育锻炼和经典滋养心灵的训练。
教师的心灵和精神状态是否强健非常重要,因为透过屏幕甚至影响到学生的身心。
每天的学写叙事和诵读经典和学习钻研我都不敢丝毫放松,因为我知道自己应该做学生学习的榜样。
自己要写一些教案,写一些针对教学中的问题的专题探究,都仅仅在计划和构想中。就连每日叙事者共读也暂时搁置,只是用心地再看一个连载《草根石布衣》——关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培养出来的人才如何更好入世,帮助需要帮助的重要他人和社会。
我知道读这样的书,是为了给自己僵化的思路一种引导和启示——小说中的主人公的学识,很多地方与自己诵读经典后的心智模式相似,我也是在独孤的心灵之旅中,希望能够找到一个知音,就像是每天一觉醒来,就看《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报》《教师博览》《今日教育家》等推送的一些文章一样,就像看自己发表在博客或QQ日志中让自己的怦然心动的文字一样,就像是看一些线上同仁发表的一些文章一样。
比如昨天想到用公众号让学生与自己互动,可是现在一想,学生的心态都比较脆弱,还是要以表扬鼓励为主。相对封闭的环境和却少更多同学们面对面等的交流,一个人的心智发展处于一种相互受限的状态,除非那种训练有素的自我经营管理者可以从这种逆境中脱颖而出。
当然,我看到了同学们让我惊喜的状态。书写方面,还有解答问题的思路和提交作业的更好等等,都让我觉得应该乐观积极朝着一种更好陪伴学生的状态努力,却成就学生更好状态的同时实现自己更好完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