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3112:批阅线上作业后的思考
线上教学付出很多,但是对学生起作用的毕竟少了些。
妻与我说话的时候,我常常心不在焉,都在考虑线上的事情呢?教师与学生更多互动,还有疏导学生心理,指导学生锻炼身体参与家务等等。
备课挺累的,习惯了线下教学,那种面对面的相互碰撞,线上没有了,虽然线上的形象更加光鲜亮丽,但那毕竟是一种单向的输出。同学们会点赞,会用键盘敲打几个简单的字,会大声的朗读,会提交文字版的作业,但是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或许是我想得太多了,在岁月静好的日子里有了些贪念吧。
作业背后的反思
这些作业,都是我根据线上授课内容和自己对学生学习状态了解设计的。
学生对一些基础些的东西,或者一些基本的重点难点都有涉猎,现在缺少的就是在准确性和精确度上下功夫,当然也包括答题的规范性。
看似都是小毛病,小问题,越是需要大气力。
大家都知道一个基本的道理,就是小事细节,更是关乎学生心态。这样的小事细节,不应该仅仅存在一个学科,应该是有普遍性的。如何引起重视,如何有效引导激励,就是一个考验师生互动的关键性问题。
这些细节有学习好的同学粗心导致的,有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不理解或基础知识能力不足引起的。粗心和不理解,都需要一种更加精致的讲解。
教师与学生缺少了互动,就像是一个望闻问切的老中医,更加考验这种基本功夫。中医很多角度和层面上已经近乎失传,当然也有种种发扬光大的机会,就像是现在的线上教学一样,挑战与机遇并存。
昨天,我听了孙老师关于传统建筑与地形、气候、原材料等的关系的专题指导,很受启发。
这样一种授课,实际上挺费脑力的,似乎就讲了一丁点,但是教师需要收集大量的典型例题,而且要进行归纳总结,在将这种经验或规律运用到具体的中考地理问题中去。
看到学生答案五花八门,实际上在线下是非常有趣的。不同的思路答案,往往就是学生思维的火花可以互相激励的。但是线上不同,同学们看不到,只有老师在看,这些思维的火花和问题并存,喜悦和担忧也只有老师知道。作为教师的我,想通过公众号这么一个平台,晒一晒同学们答案的不同,引导激励找到主动自己思维的所在,也让那些优秀同学和基础不怎么好的同学找到更好成长的榜样。
线上备课路何方
我看了线上备课的种种上传资料,都是通过QQ的软件,教师相互交流言语或文字图表以及文字信息,然后将这些内容作为线上备课的资料。
线下备课,常有更多交流方式:更多的文字版材料,更多的非语言或语言交流。
“讲什么呢?你提一下自己的看法。”这是孙老师的意思。
“我想,我们手头有什么课件资料,我们对哪些内容有感觉——觉得这个点或这专题需要给学生重点讲一下,就讲这个。因为我们有图文资料,我们有自己独到的分析见解。为什么这么说话呢?我们每个教师都在不断备课,都在发现一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就是一个更好教学的契机。虽然我们有一个总体进度,但是对于复习课而言这个进度并不十分重要,因为班情教情学情不同,太重视这个了,也未必理想,因为线上的因材施教更难,比起线下而言,所以直接开发师本教程,剩下的问题教师在后续开发。”这是我要说的意思。
我开发了一个公众号,想给孙老师和教研组的其他老师分享一下。
这样实际上,也按照上述思路分享了自己的备课或课后思考,也就是一种很好的另类集体备课了。
这个公众号,可以凝聚了我教育教学的精华,因为叙事是我一直在历练提升的。其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也是一直探究的,所以可以说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我所谓的精华。将它向同学科教师和同教研组教师分享,也是对他们一直帮助我的一种回馈,或者说是向老师们教作业,上交向他们学习的学习成果,也是我引导激励自己更好成长的一个基本途径方式方法和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