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3109:训练深度思维,完善提升自我
细节决定成败,心态决定细节。那么决定心态的,是一个人深度思维状态是否被唤醒,深度思维是否经过了必需的训练并完善提升。
深度思维训练的最好状态,就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让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达到一种最优化状态。深度思维,涉及一个人的精神文化信仰,涉及一个人一以贯之的品行和悲悯担当的情怀,涉及一个人智慧和力量的更好完善提升。
其存在感
很多时候,我们在回想曾经的时候,都有这么一种感慨:这件事情,就没有很好的过脑子。
没过脑子吗?的确思考了啊!
为什么还说没过脑子呢?是要说没过脑子的,就是没过右脑——深度思维一般用右脑。
还有一种说法,有人一生中很少用右脑的,也就是很少有深度思维的。那么用了左脑,浅层次思维的一般是左脑。左脑思维也没有那么前,逻辑分析推理等等,都是用左脑的。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某某某说话做事没长脑子,实际上就是缺乏深度思维而已。这种被人说没长脑子,大概就是自己或他人造成了负面影响之后他人的感慨。
有人提醒别人用脑子,常说一句话:三思而行。
《论语》中孔子讲:再思可也。
借用脑科学的新成果,就是深度思维和浅层次思维结合起来即可,即深入浅出。
现在提倡简单生活,简单生活是当代人的新时尚。简单生活,不是缺乏深度思维的生活,不是浅层次思维所能驾驭的生活。
两千年前的孔子,也提倡做事要简单。同时,他强调:如果一个做事喜欢简单的人,他头脑里也把事情想得很简单,那么往往做起来不如意或者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
就像是我们看奥运会的开幕式,简洁美观大方富有内涵,如果设计或筹备者也是想得很简单,那么恐怕就没有这么样一个最终效果了。
训练而成
深度思维,是训练而成的,不是天生的。
要说天生,就是每个人都有训练自己具有深度思维的天赋。
深度思维,首先是建立在完整幸福的人生基础上的,不是一个人做数学题好,或者心算好,或者在数学领域取得了某种卓越的成就就是深度思维好了。如果是这样,就是数学领域的深度思维好,不是人生方面的深度思维好。
很多家长、教师,知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还注重培养学生某方面或几个方面的兴趣爱好,也就是在有意义方面注重了有趣,两者结合起来一种近乎全面的训练即发生并坚持着。
班级授课制,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的主体方式存在一个不足,就是人文精神培养方面的缺失。这种方式,比较容易培养某方面的可以理解记住的知识或者可以学会操作的技能或艺术,人文精神却难以得到很好的落实。
新课标都明确写着,各个学科教学目标,都有关于思想情感和人文理念方面的培养目标,有结合学科教学的有结合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
作为家长或教师,都明显感觉或察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很多家长或教师的困惑,不是学生智力不行,而是非智力因素方面有某种严重的障碍。
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品质精神文化信仰和品行等方便的因素。
因人而异
深度思维的训练,可以说是因人而异。
不像是某种知识技能或艺术的传授,一般达到什么训练量或课时自然形成,其因人而异的程度格外明显。
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形容人的说法:这个人显得比较稳重深沉,这个人装出一种比较深沉或稳重的样子。
深度思维,是一种文化底蕴。这种文化是全人发展文化,不是某个方面,像前面提到的数学方面,乃至其他的艺体和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研究探索等方面。
笔者提到的深度思维,是一个人自我完善提升的深度思维。与其他一些单方面的深度思维有关,但不等同。
深度思维,与大脑或身心健康有关。
前段时间,笔者因为牙髓炎导致的牙痛,经常有一种痛不欲生的感觉,为了消除这种消极情绪,靠的就是深度思维。那些能够让自己与大自然或人类源远流长的文化找到契合点的地方,可以让身心融入其中得到栖息或滋养。
这种因人而异,可以说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没有身心健康,很难有深度思维。
有些身残志坚的人,比如朱彦夫等,他们虽然身体严重残疾,但是他们的心灵和深度思维是非常强健的。因为他们的大脑很健康,没有杂七乱八的东西,有的更多是人类优秀精神文化信仰的最美好的精髓。
读一些优秀人物传记,学习身边优秀他人,都是提升这种深度思维的途径方式方法。
大概深度思维的训练,也遵循一万小时定律。
你坚持一天两天三天五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没有什么明显变化,如果你坚持十年以上或者十几年二十几年,你就会很好从中受益了。
功不唐捐——完善提升自我,从完善提升自己的思维入手,从身边小事细情入手,捧读一本书不断与书中优秀他人交流浸润完善自我,不断总结小事细情中的经验汲取教训,学优秀他人做最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