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3099:好课的魅力——熟悉的地方,新的视角
一节课,让人反复听。这是课的魅力。
就像是陶瓷,是水与火形成的巧夺天工,其实课也是如此。一个问题的提出或设计,加上课堂上被师生演绎——在讲述中,在思考或联想想象中,一堂课便有了看一遍有一遍收获的魅力。
借着这种魅力,我重新看钉钉课的回放,看自己听课时来不及好好消化的地方。或许是精力不济,或许是思路有问题,或许是一些内容没有必要的知识基础,总之就是存在一些不好完全理解接受的地方。这对于一个教师而言,是不能轻易放过自己的,何况这样的内容是要给学生讲得非常生动形象的,且让学生有一种曲径通幽感觉的,于是我必需一遍遍努力的学习,这样我的时间精力都几乎被裹进去了。教师,用一生的时间都在备课。让具有活力的新生事物进入自己的课堂,或者说让那些新生事物就有生命成长的灵光。
陕西省与商洛地区
陕西省,是就是地理考察中经常涉及的一个区域。
那里包含了四种干湿地区,包含了三种气候类型区,包含了黄土高原和南方地区。总之,就是深入钻研地图的师生才会领略到的妙趣。
仔细的品味,就会像是认真去听信天游,会感到响遏行云绕梁三日。当然,走入冬暖夏凉的窑洞,你会感到这冬冷夏热的地方窑洞内别有一番洞天。
这里面涉及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黄土高原,有黄土高原南部边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的关中平原,有属于秦岭南部的汉中平原或汉江流域——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属于汉江流域的商洛地区,又是两千多年前商鞅的封地,商鞅之所以被称为商君就是拥有商洛地区封地。
这里有一个科技兴农的问题——小黑木耳,大产业。
这里有一个辐射的问题,西安是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之一。这种辐射,穿越了秦岭的遮挡。
仔细阅读,这道题的解读,让师生们走进一个探究的新天地。
1、 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高温多雨。气温和湿度,都符合木耳生长的条件。
2、 商洛地区是秦岭山脉南部的迎风坡,向阳,光照充足。
3、 商洛地区气候湿热,植被茂密,符合背风向阳的条件。
4、 陕西省科学院的合作支持。
5、 这里是柞树产地,柞木是木耳优等菌材。
6、 位于山地地区,符合昼夜温差大的特点。
气温、光、向阳、温差大、科技支持等。可以从当地的气候、地形、地理位置和人文条件等方面找到相应的优势。
北京冬奥与冰雪产业
奥运会场馆的建设,涉及当地的自然人文条件,涉及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节约型社会,环保理念,在冬奥会的建设和运营中,体现得非常好。
让学生分析这些地理人文要素中,受到一次现实的环保教育,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其中包含着难得的教育教学素材。
辩证分析问题,这是一个考察重点:北京发展冬奥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原题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了北京地区各月气温和降水资料,培养学生从图表资料中选择分析表述的依据。同样的条件,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条件分析:
有利条件,就是冬季气温低于零摄氏度,为冬奥会的开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不利条件,就是低温时间短,降雪量不足,这是开展冬奥会的不利条件。
这一组问题的设置,为冬奥会的举办是北京场馆与崇礼和张家口等城市和地区的联合也就顺理成章,起到宣传和促进人们了解冬奥会的目的。
奥运结束了,冰雪运动和相关的场馆就荒废了,显然不符合这届奥运会的举办理念,于是人们尝试着发展冰雪产业。
让学生从地形、交通、气候和场馆建设等各个方面分析冰雪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地形以山地为主,相对于平原地区气候寒冷,降雪期长,降雪丰富,便于开展冰雪运动;交通便利,便于京津冀等地人前往;奥运场馆,可以在旅游或滑雪运动中被充分利用。
我想到了昆仑的1954陶瓷原创文化园:这里发展的有利条件,就是交通便利,陶瓷厂房和设备被充分利用,当地陶瓷文化历史悠久,当地有陶瓷业发展需要的陶土和煤炭等资源或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