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670:黄河探源踪迹与思考

(2021-06-04 11:04:11)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O.2670:黄河探源踪迹与思考

《尚书禹贡》,一本委托大禹时代的地理书籍,成书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50年(战国末期或汉初)。这本书记载“导河积石”。

积石是哪里呢?即今天的甘肃省积石县,位于甘肃省西南与青海省交界处。推想,秦末汉初,中央政府对于青藏高原没有实施管辖,也就没有到属于青藏地区的青海省进行探索。在汉代以前,青藏地区属于西戎氐羌人领域。

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设立河源郡(位置在今青海省兴海县东南,即今三江源核心地区)。看着这个行政区域的建立,我想到隋炀帝与水有关的故事。我想,当时的隋炀帝和他的手下们,一定觉得这里河湖众多且一直往东流,就揣测这里就是河源了,于是有了河源郡这个行政区域命名。隋炀帝还与修建大运河有关,修建大运河本来是属于千秋功业,但是却因为隋炀帝好大喜功导致成为亡国之根。由此可见,好的理想和内容,还要有好的方式方法途径才行。

作为一名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教育工作,功在当今泽被后世。如果教师好大喜功急功近利,诲人不倦的事业往往就成了毁人的扎心事!作为教师,千方百计在力所能及的方位内做好自己,让教育教学朝向一个更美好一点点的方向发展,就是一个值得尊重的教师和教育家。

有一次在饭桌上,我听到周围的人称赞一位老师:“抓住了一点,就是让学生字写得好!”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一个教师能让学生普遍把字写好,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当然,我知道这个老师为了教学生写好字,不仅自己字写得好,而且编写了小学1-5年级的写字校本教程。他自己更是练字不辍,一个人坚持用毛笔抄写五十万字左右的《史记》,当然他订阅并研究学术性很强的人文杂志。

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大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曾“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这些将军们,毕竟不是专业人士,所以旁人为之代写的文字描述也有诸多模糊之处。

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吐藩王松赞干布在河源郡迎亲。就是今天青藏高原第一条铁路青藏铁路,也是经过河源地区。所以有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涉及到青藏铁路施工。

元世祖忽必烈派招讨使都实,佩戴通行证——金虎符,从甘肃出发达到黄河源地区(1280年)。发现了鄂陵湖和扎陵湖,前行至星宿海,认为黄河源头即星宿海西南北域的卡日曲。根据这个发现,绘制了《中国蒙古地图》,在地图上确定了黄河源的位置。

明洪武十年(1378年),一个了不起的和尚叫宗泐写《望河源》诗序,再次确认黄河正源在巴颜喀拉山北麓,叫卡日曲。

由此可见,黄河源头卡日曲不难找到。但是历朝历代,在上面都倾注了大量心血。我们继续看清朝两次相隔近百年的探源活动:

清康熙十三年(1704年),拉锡带队探索黄河源,认定黄河源于鄂陵湖,同时发现鄂陵湖上面还有三个源头。

乾隆四十六年(1780年),乾隆认为黄河泛滥成灾,是因为没有找到源头祭祀。于是派阿弥达再探黄河正源,阿弥达沿着拉锡线路勘察,确认卡日曲为黄河正源,并绘制了《黄河源图》呈给了乾隆皇帝。

卡日曲源头有五个泉眼,每个泉眼喷水量为每秒1-2立方米。看着像泉城济南趵突泉一样的泉眼,你会感慨“不捐细流一成江海”的富有哲理。

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常常因为自己的弱小而放弃努力。如果卡日曲源头的泉眼水,没有奔流至海的勇气或希望信仰,或许黄河的正源应该是另外的所在。

由此,笔者受到启发:拥有更高更广视野且坚定不移人生努力方向的人们,才会有不捐细流以成江海的波澜壮阔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