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665:需要温度和被润泽的教学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665:需要温度和被润泽的教学
经典诵读中,有心灵被润泽的感觉,同时这种润泽中也感到一种沉甸甸的担当,心灵的温度也在增加的压力下升温。
被润泽的心灵如水,可以有如水的载歌载舞。让自己润泽的心灵有个较高的沸点,也就有了更有温度的教育教学。
“不易煮熟”与“煮熟”的鸡蛋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煮鸡蛋或做饭都不容易熟。
水的沸点与海拔有什么关系呢?
我查阅有关资料,海拔每升高1000米,水的沸点下降3。由此可以推断,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沸点要在88左右。当然海拔高的地方沸点更低,海拔低的河谷地带沸点相应升高。
高压锅的沸点一般在110——120之间,非高压锅的沸点在100。经验告诉我们,不用高压锅煮一锅米饭,大概一个小时以上。用高压锅煮米饭,大概半小时左右即可。
从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青藏高原上煮鸡蛋或蒸米饭的确不容易熟。可以想象,在青藏高原上煮准备好的速冻水饺,大概将水饺煮破皮了,水饺也煮不熟。
在家煮过水饺的同学,有这样的经验:就是煮水饺的时候,往清水锅里撒点盐,水饺就煮不破。这样做的原因,就是加了盐的盐水沸点要略微高于100,大概高了不到1。
塔里木盆地有庞大的坎儿井工程,浇灌着当地的十来万亩良田。当地最高气温接近50,白天沙漠最热时地表温度可以接近70。这个温度下,将生鸡蛋埋到沙漠里,过一会儿取出生鸡蛋就变成了“熟鸡蛋”。当然,这种“熟鸡蛋”没有我们在家里煮熟的鸡蛋那么样的熟。大家也就知道如果新疆的输水工程不是用坎儿井而是用明渠,那么大量的水资源将无法用来灌溉农田而是被蒸发了。因为当地的蒸发量在3000毫米以上,大家可以想像到这种情景。
辨析“光”“热”的集中说法
在学习《中国地理》时,我们经常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说法:西北地区光热充足,南方地区水热充足,青藏高原地区光照充足,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都是雨热同期。这些说法可以互换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光热充足:应该是西北地区的夏季中午及其前后。那里是温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少,晴天多。到了冬天那里寒冷,不能说光热充足了。一早一晚也是比较寒冷,那里有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所以说一天早晚时节光热条件也不充足。所有这些特点,都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和年际温差大造成的。
不是所有的农作物都是喜欢高温的,比如苹果树就是如此。如果气温过高,会降低苹果树的产量。
水热充足:水热充足一般指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相对应。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水热充足,利于水稻等其他多种农作物生长,所以南方地区农作物种类多,南方地区的食材比北方更加丰富。
光照充足:光照充足,一般指青藏地区。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紫外线照射强。青藏高原,将会成为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三种不同的表述和三个地区的相互比较如下:
西北地区与南方地区共同点是热量充足,与南方地区不同点是水分缺少或者说是严重缺水;与青藏地区共同点是光照充足,与青藏地区相比,比青藏地区的优势是热量充足,水资源则比青藏地区逊色。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都是雨热同期,这种雨热同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首先因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雨热同期。它们之间的区别也是显而易见的,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大部分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水润;处于热带的南方地区,在大多为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为明显的旱雨两季。
三者雨热同期是共同点,但是降水量和气温的高度,则是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