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658:学会坚守有规划的美好
每天忙碌着不知道忙些什么的我们,谈人生规划似乎是一种奢侈。师生们结束一天的忙碌,已经累到了一种精疲力竭的程度,留给规划或落实规划的时间实在好的可怜。也许,正是这样一个原因,规划和有规划的人生,才越发显现出迷人的色彩。的确,读许老师的文章,我心中萌生出一些规划来。关于工作关于学习关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的确是一种精彩,而且可以让自己的人生更美好的一种精彩。有了方向感,有了具体途径感和方法感,我从忙碌中突然找到了一种近乎完整成长的感觉。
这种规划,是不能改变大局和大趋势大模式基础上的一种微调,这种微调因为有一种朝向,有一种文化理念支撑,所以细微的变化,会有持之以恒后的量变到质变。
我常想起任小艾老师讲过的一件事。记者为了写有关任小艾的文章,特意采访任小艾的同事:“请问,你们觉得任小艾老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吗?”“没有啊!我们觉得任老师与我们一样啊,一样到点上班,一样备课批改作业上课……”
任小艾反思这件事:“这位同事说的不错,我与他们所做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要说不同也是不被人注意的那些。我写的读书札记和教育随笔的本子摞在一起,高度比我个子还高。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不同的是我的心态和几乎被人忽略的同中有异的言行。”
人生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努力,涉及到一种有趣且有意义的完整成长行为的坚持。
认识许老师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他是扎实探究教育教学管理的当校长的教师,也是探究教育教学规律的老师一样的校长。
近二十年前,我第一次系统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受许老师的影响。我认真做了笔记,因为书中的一些内容总是让我怦然心动。《给教师的建议》,给了我一盏明灯,给我一个做好教师的阶梯。从这本书中,我明白做个好教师不仅仅靠天赋,更可以靠后天的努力。
认识许老师后,我做教师有了自己的规划,也逐渐希望学生也有类似的规划。这种规划没有写成洋洋洒洒的文字,而是变现为每天多努力一点点的一串串足迹。
一个人主动去规划自己的人生,首先要有一种内在的诉求。这种诉求,来自于一种文化和人生理念的支撑。最完美的规划,不是确立什么具体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而是明确自己哪些事情不能想也不能做。不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不是没有方向目标,是借助“无”中生有的智慧。因为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过自己想当然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不管外界或自身条件如何变化,始终坚持一种道德和品行操守,用强有力的文化信念约束管理完善提升自己。
规划能落地生根成长,才称得上真正的规划。前行路上的挫折坎坷,都需要我们用热情和潜能去战胜,需要我们具有海纳百川的悲悯情怀智慧与力量。规划需要建立在丰富充盈的学识基础上,需要建立在我们不断辛勤耕耘的心田上。
朝向美好的人生规划,就是我们生命中的诗和远方,就是我们播种在自己和学生心田中一颗颗美好的种子。因为有了这种规划,我们即使面对眼前的苟且,也多了一份认真,多了一份悲悯情怀,多了一份智慧和更有力量的面对。
有规划的人生,可以让我们忙里偷闲,也可以在闲中完善提升些忙时的能力和水平。
有人说,教师教和学都很累,那是因为教和学没有把握规律,没有做到更好的驾驭。有规划的人生,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借力,可以更好驾驭忙闲,让自己张弛有度,一切都是成长的最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