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655:我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晚上九点多了。
夜幕早已降临,夏日的熏风在窗外呼呼刮着。瑜伽有氧运动伴随着诵读经典,我努力找回自己。
很多要做的事情,我一概抛诸脑后,讲这个时间留给自己,自由的敲打着键盘,完成一段属于一个人特有的心灵对话或交流。
我是谁
我是那个白天认真备课的人,仔细研究每个题,盯着同学们的答案,尽可能认真关注每个同学的眼神,留心一个个随意或者鼓足勇气说出的话语。
这些个时候,我的神经高度紧张,我不知道我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只是知道此刻,我必须认真做这一切,否则我就面临不堪。三四十年了,都是这样过来的。没有应付的时候。偶尔应付了,总是要让我付出更多热情和精力补偿。
这根弦崩了几十年了,有时有要断了的感觉。这个时候,我的心中大脑里一片空白,我只好停下来,做一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自己写的教育叙事,自己喜欢看的文字或者感兴趣的其他问题。我的脑子,仍然在高速运转,只是不愿意类似让我高度紧张的事情了。
一节课过后十分钟,再上第二节课,我觉得热情和精力都消耗得所剩无几。此刻,任何一点不如意或者其他困难挫折,都会让我容易产生撂挑子的想法甚至是行为。也就在这个时候,遇到同事与我调课,于是中间我有了一节课和一个大课间的休息。这种休憩,让我本来枯燥乏味的身心在稍事休整后似乎活过来的。
我知道,这不是我。于是,我捧读一本书,尽量让自己沉浸其中,找到一些自己爱思考的样子;我努力学写教育叙事,让自己活在一种叫教育教学叙事的文字里。或者说,我从这种读写中,看到另一个生机盎然的自己。
我有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哪一个,或者说这两个都是或都不是。
我要做什么?
每当忙碌间隙,我常这样问自己。
有时,我真的搞不懂自己了。这是我感到最可悲的,我殚精竭虑率的思考和努力做事中,却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是怎么一样的悲哀吧。
我会从忙碌中抽出些时间来,捧读一本书好好反省。伴着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思路,我进入一种更高更广阔和更深刻的思维状态,这是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恍惚中我似乎已经知道自己早就该做什么了。
要做的事情很多:有领导同事的,有学生偶然想起或者困惑的问题等等。我要从大事小情中,发现我一以贯之的一条线索,尽量留下我有着我身心烙印的脚步或足迹。
我之所以如此,就是怕自己又像以前一样找不到自己,也找不着北了。
我看古今中外的名人传记,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每个人来到这个世间,都是带着一个天赋使命。努力学会担责,不断完善提升自己,将这个天赋使命完成好,也就无怨无悔了。
我努力留下每个日子的心灵划痕,就是想从这些蛛丝马迹中看到自己的心路历程,明了被自己的内心的诉求,看到初心美好的模样,并在努力呵护初心中获得一个生命更多的善始善终。
我怎么做
没有人告诉我一个标准答案,哪怕是参考答案也没有告诉我。
因为生命的不可复制性,别人或我自己都知道这个道理,要拥有真正的成长或成功,都需要一点点自己努力尝试摸索探究。
每天勤奋敲击键盘,就是让这种尝试摸索探究不白干,有经验总结经验有教训汲取教训。生命浪费不起,岁月不容辜负,时间是最公正的裁判,所有的得失在时间档案中都有了一个备份,是赖不掉的,只是多赠了一些由于妄念播种耕耘或收获的累赘。
流淌在博客中的文字,有时也令我匪夷所思。我已经非我,不是一件浪漫的事情,有时就是刹那间的一丝光亮和坦途,沿着她开辟出来的一条条天路,于是我有了一段令自己感动且难忘的日子。我开始惊讶属于我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里竟然住着一个非常陌生的我,让我身心中有一种新鲜活力,对抗着衰老和气血不足带来的尴尬。
已经晚上十点了,我要睡了,有充沛的精力和情感,才能做好自己和学生到达彼岸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