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640:诚信、敬畏与感念——《学而第一》第13章学用
(2021-05-16 21:49:53)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640:诚信、敬畏与感念
——《学而第一》第13章学用
原文: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人因不失于亲,亦可宗也。”
每个人每天都说一些话,很多话与做事无关,说的人不用心听的人不在意。这样的话,可以说对一个人的成长没有什么好处。一般人称之为说闲话,唯一作用,可以不至于自闭而已。
有用的话,是自己会努力去落实去践行。这种话语中,流露出一种人生责任担当。
说到做到,这是一种诚信,也是一种人生美德。拥有这种人生美德人,值得人尊重信任,人们可以与他进行更好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
恭,应该是内心的崇敬和外在的形象的一种统一。我常常将其理解为一种敬畏之心,人们现在不是却莽夫一般的敢不敢,而是缺乏敬畏之心。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敬畏,对那些带领帮助指导我们更好前行的人的敬畏,对那些启迪我们悲悯情怀和智慧力量的圣人之言的敬畏。
拥有这种敬畏之心,我们就可以培养我们的浩然之气。不管是生活工作学习在熙熙攘攘人流中,还是一个人独处,我们的情绪念头言行,都做到有规矩可循,而不是人云亦云从众从俗,虽然圆滑处世一定有自己的品行操守,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因为暂时贪图名闻利养而后悔,让自己感觉自以为耻自取其辱。
我有一种体会,就是老师盯着周围人身上的真善美的时候,我也是阳光向善向上,反之我则是消极倒退的。
如何保持这种必要的恭敬心或者敬畏之心呢?就要向周围一切优秀他人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古今中外一切值得学习的人,包括从那些失败者或者有缺点的人身上汲取教训。
一个人,永远不要忘记自己来路,不要失去了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师长的感念,不要失去了这些亲人身上的传统文化美德,做到了以上这些,一个人才不会失去成长的根本。
小结
做了教师之后,我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一个教师,如果信口开河说了不做,以后说什么话学生都听不进去,因为他们知道老师不过说说而已,不会努力去践行落实自己的话语。
为了弥补自己说话随便的毛病,我专门收集整理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也随时记录自己的话语,找到优点和不足,充分甄别思考分析,让教育教学语言有内涵真正起到引导激励作用。
恭敬心很重要。很多时候,一个人不进步,就是失去了敬畏之心。没有了敬畏之心,心中仅存着假丑恶等,失去了更好学习工作生活的热情和希望,也就谈不上对自己潜能的挖掘和完善提升,最终受害的是自己。
由于父母或其他师长,出于一种奉献精神和教育上的疏忽,努力为我们的成长做一些努力而不求回报,自己失去了应有的感念。这种感念的麻木,享受着岁月静好却不知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也就失去了更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意志力和毅力,随波逐流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