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610:走出“儿童立场的迷失”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610:走出“儿童立场的迷失”
——《儿童立场》读后感
快五十周岁的时候,我明显找不到完整成长的感觉了。
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像是失去了网络的手机,彼此都找不到需要知道的信息了。
读了《儿童立场》之后,才知道这种迷失实际上是儿童立场的迷失。
学做儿童真朋友
迷失中的我,遇到王维审老师发起的叙事者。
2016年的寒假中,我打开了王老师发起的“你敢挑战吗?”活动:每天写一篇教育叙事,每篇文章在800字以上,连续写三十天即为获胜。
喜欢读书和用写文字,是我唯一持久的兴趣爱好了。这种爱好,也随着两三年前我右眼眼底出血而不得不放弃。
这种植根于内心深处的爱好,不是容易放弃的。
每天写一篇叙事,谁做不到?这是我第一个念头,于是有了坚持。
与学生相伴成长的故事,似乎如大海一般一望无际,要真正落实到笔下一个像样的也没有。那个时候,我就像是被孙悟空使用了定身法一样,整个身心都被定住了。
王维审老师和众多叙事者优秀教师的事迹,让我感到学写教育教学叙事有这么一个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在这之前的三十年从教经历中,我曾固执地认为自己不适合教书,因为我不善于交流沟通不善于表述。我找不到上好课的感觉,我找不到与学生在一起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虽然我的人生历程中,我知道自己真正的快乐来自于于教育教学活动中。但是这些感觉是破碎的,我没有能力将其整合成一个故事。
现实中,很多优秀教师都说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做,他们自己怎么想的我不知道啊!也就不知道如何向他们学习。这些敞开心扉给人看的叙事者,让我感到可以从他们的点点滴滴陪伴学生成长中找到成长样板。
我不仅可以跟着教师们学习写教育教学叙事,可以梳理自己的情绪念头言行,并在诵读经典中一点点剔除杂质进一步完善提升。
记者问魏书生老师:您是不是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魏老师很肯定地回答:是的。
五十岁之前的我,从来没有这样一种肯定会成功的感觉。有叙事者陪伴成长后,我拥有了这种自信。虽然我的精力能力有限,但是我朝向美好的努力更加纯粹,更加具有融汇天地人生正能量的一种智慧和力量。
我开始接受叙事者群湖北赵娥老师的建议,学做学生真朋友,并学着像赵老师那样写学生成长故事。时至今日,我已经写了两千多篇学写教育教学叙事,我没有写成赵老师那样的学生成长故事,但是我拥有了更好陪伴学生的成长。
在这种学写教育教学叙事中,我慢慢找到了学生立场,找到了更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模样。学写教育教学叙事,让我有了提升自我的阶梯,也拥有了更好前行的路标。
呵护童真与童趣
没有自己的主见,喜欢读书做学习状,就是我最大的主见和兴趣爱好。
做了教师,除了上课与学生交流外,再就是说些书本上或脑子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事儿。
我的一个学生曾给我写信,称我是躲在书本后面的一个人。不用说别人,就是自己也弄不懂自己。借助学写教育教学叙事,我是在努力去读懂学生中,慢慢学着读懂自己。
十三四年前,我跟着孙承博老师学练太极拳,有了一个学练太极拳的团队。我们不仅练拳,而且交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些认知感悟体会。我与老师就太极拳展开话题,谈到相关的种种。这种活动,在坚持了五六年后,随着老师搬家基本停止了。我的太极拳锻炼,也因为膝盖痛不得不暂时中止。在这种团队活动中,我找到了一种完整成长的感觉。这一段时间里,与太极拳老师在一起的生活,就是一种优质的教育生活。
遇到王维审老师和叙事者团队,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大转折。虽然有多年的经典诵读支撑,思考回忆梳理每天的成长故事,也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这是一种类似自我剖析工作,需要激情也需要一种成长潜能支撑。一年多每日一文的坚守,让我的热情和潜能岌岌可危。工作生活学习的压力,随时都会让我这种行为卡壳。这是我生命中最不愿意看到的,我知道学写教育教学叙事对我的自我完善提升意味着什么。
在这种挣扎中,我的一个亲戚高建明老师要组织一个公益绘画学习班,学画小写意花鸟,欢迎零基础的绘画爱好者报名参加。
妻面临退休,也要培养一点兴趣爱好,就参加了,也动员我陪着她一起学习。我回顾自己的兴趣爱好:太极拳没有坚持下来,读写也面临着种种瓶颈,除此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我知道叙事者团队中,很多优秀的叙事者热爱生活兴趣广泛,我竟然没有找到类似的完整成长感觉。我带着补上自己人生一课的诉求,硬着头皮参加了高老师举办的每周六上午的绘画学习班。
我说硬着头皮参加,是因为我认为绘画需要天赋而我没有天赋。每次到高老师家里做客,我都不忘抽空专注欣赏他的绘画,有时一看就是大半个小时。每次观看,我都有一种走进画中的感觉。当然,也有不自觉流露出“羡慕高老师画得好但自己没有绘画天赋”的想法。高老师听了我的话,劝导:“只要认真画,坚持画,就能画好!绘画不需要什么天赋。”高老师有这样的理念,且相信我们只要认真学画好好坚持一定能画好,我就选择了随着学。“先跟着看看!”高老师见我有为难情绪,并没有给我一定要学的压力。经过一两个月的跟着看看,有了拿着笔练习绘画的经历,有了被老师称赞的某个牡丹花头或某个花瓣画得好的经历,高老师又鼓励我“一定坚持下去!”实际上,高老师每次都是说出了我的心里话。
回顾起来,坚持学写教育教学叙事每天一文,已经五年多了,写了两千六百多篇文章。发表在省级以上报刊上的有一两万字了,有二百六十多篇文章被推荐到了新浪首页。我不再觉得自己完全是一个不善于沟通交流的人,反而觉得自己是一个正在学习更好沟通交流的人。学写绘画也有近四年了,自己练习的绘画纸也早在千张以上了。从习作羞于见人,到现在我的书画作品在单位组织的迎新年师生书画展上荣获二等奖。得到几个美术专业老师的称赞和中肯意见建议,我也觉得自己成了书画圈子里的人了。
我在学习写教育教学叙事中,有一种奇妙的感觉,感觉自己就像是与所教的学生一般大。在学生眼里,我不仅有老者风范,而且是一个不乏童真童趣的受欢迎的老师。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切都为了学生,想着学生关注学生努力改变学生。学生很累——有些目标他们无法达成;自己很累——有些想法本身就是缘木求鱼。这种习惯形成了,对同事对亲朋好友也是如此。这是一种不好的人际关系理念,容易费力不讨好。于是,我开始尝试着不断努力挑战自我,过上让自己值得骄傲且有情趣的生活。我每天都背诵和阅读自己喜欢的经典,每天都坚持学写教育教学叙事,每天都按时练习瑜伽和打太极拳,让自己不是很强健的身心保持一种最健康的状态。每天我都学着绘画,在临摹《芥子园画谱》中,一笔一笔勾勒着,我的心回到了八九岁的童年。伴随着学生更好成长的每一天,都在促进着一种自我的完善提升。这是一种有趣且有意义的人生,这种人生散发着一种童年的温馨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