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O.2571: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说起

(2021-04-06 10:46:17)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O.2571: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说起

NO.2571: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原因说起

“降水稀少,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吗?”

陈雪老师结合同步训练上的一个问题,这样询问。我的大脑在迅速展开思考,毕竟思维慢了,感觉有些吃力。

“是啊!如果黄土高原降水丰富的话,那么可以在那里植树造林种草,那样植被覆盖率高甚至全覆盖,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问题即可以得到根治。可是,我们在讲课的时候,讲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学生肯定一下转不过这个弯来,暂时搁置这道题吧。”

陈老师说网上的答案,肯定降水稀少是当地水流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之一。

这几天,有空闲的时候,我就思考这个问题。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暂时搁置是个办法,但是暂时搁置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丁俊超、张荣康等同学来找我的时候,我提出这个问题让丁俊超思考,结果与我预想的一样。经过深入讨论,丁俊超等理解了正确答案。

原来的答案,有什么问题呢?怎么会给自己和学生如此的误导呢?

今天忽然想明白了,由于自己急功近利,在引导学生理解识记答案的时候,选用了关键词记忆法。正确的答案,应该是降水少,集中在夏季(或七八月份)多暴雨。这是黄土高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如果是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气候,降水均匀或者降水较多,那么就不存在地表裸露等状况了,也就缓解了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

在这里,也可以同时澄清一个问题,黄土高原的气候类型问题。位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上,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交界处,所以那里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区的部分,则称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部分就不用说了。

我们在分析黄土高原窑洞这种传统民居形成原因的时候,也谈到一个问题,就是那里降水少。那里降水少的原因,我们讲是大陆性特征明显,降水少,日温差大。这些都是与沿海地区不同与西北地区相近或相同的。

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黄土高原比北京等大陆性特征显著的原因。那里离海洋远,海拔高,受到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相对较小,所以降水少,日温差大,冬夏温差大,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

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日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不利条件是,降水少,制约农业发展。不仅制约种植业,而且制约着林业和畜牧业等发展。

如果进一步分析,这种大陆性特征明显气候,对当地工业城市发展都有影响,就是缺水制约了工业和城市发展。

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一个是跨流域调水,更主要的是发展节水农业、工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内心稍稍轻松了些。很多人不知道教师工作之累在哪里,仅仅看到学生学习之累。当每个中小学生都非常累的读书学习,感受不到成长快乐的时候,教师能够独善其身工作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吗?

当然,我不会怨天尤人,我会像是黄土高原上的一棵树和一株草一样,在生态环境就是缺乏滋润的情况下,我努力将根扎人脚下的土地,不辜负每一滴雨露滋润不辜负身边流水阳光不辜负生养自己的土地,努力珍惜拥有更好成长。

作为教师,都希望自己做润泽的教育,首先要做一个润泽的教师。一个教师的润泽,首先要做到深深扎根脚下的教育沃壤,就是脚下贫瘠,只要我们努力读书反思创造性践行了,贫瘠的地方也会变成希望的田野,也会拥有让自己和学生更好成长的沃土。这种深深耕耘自己心田经营自己教育小环境的做法,就是润泽教师自己和润泽教育的过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