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0.2569:佛经与教育文化(4)
(2021-04-05 08:31:51)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责任担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非常好的理念。现代科学证明,不仅人类面临着共同一个地球,而且人类命运更是休戚相关。
在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每个人都承担着一定的权力和义务责任。任何一个人的失职或奉献,都从负面或正面影响到他人。看似自己的行为与人无关,实际上在这种无关中已经涉及影响到他人乃至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陶行知先生在谈到职业教育理念时,提出了一个“生利”主义之职业教育观。就是每个人都要学习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知识技能和艺术,避免走向名闻利养的狭隘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泥沼。这种“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观,是有利于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当然这种宏观的“生利”主义职业教育,还要建立在每个个体完整幸福成长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相辅相成。
《地藏经》中的地藏王菩萨,从度脱自己的母亲(不让母亲受苦受难)开始,转向利益所有众生并矢志不渝有巨大成就,是对人性最美好的一种呼唤和潜能挖掘。与这样的经典相伴,时刻保持一种向上向善的力量,如同将自己融入继往开来的优秀传统文化长河中,能感受到一种源远流长绵绵不绝的智慧和力量。
人贵有恒
作为一个人或一名教师,最大最需要守护的恒产就是慈悲心。
《地藏经》中,展示了地藏王菩萨的慈悲心,是无数生生世世累积历练而成的。
中国人有一种习惯,就是重视祭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活动让每个炎黄子孙客观上承认天地和逝去的祖先以另一种生命形态存在。这种文化理念,让人们有一种担当,在必要的时候甚至抛弃现实中的生命也要取义成仁。
教师这个职业,虽然看似风刮不着雨淋不着,但是要面对人生中许多看不到的风风雨雨甚至是电闪雷鸣,需要有足够的定力坚守初心不忘使命。
陶行知先生讲过,想要升官发财的,最好不要做教师。要做教师,就要做好准备与教育谈一辈子的恋爱。
教育教学需要激情,更需要恒心。这种激情和潜能,是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挖掘培养出来的。《脑科学与课堂》证明,人的大脑潜能发觉,需要持之以恒,兴趣的经常变化,不利于人的热情和潜能的挖掘。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在告别推销生涯时,应邀给大家做演讲。
推销大师先做一个实验:用小铁锤用力均匀地敲击一个吊起来的大铁球,看大铁球能不能动起来。
一下两下三下,数百名感兴趣的人翘首以待。
看着铁锤力量之小,看着大铁锤稳若泰山,众人开始失去观看的兴趣。敲到五十下的时候,大球不动,有人开始离开,一个两个的。敲到一百下的时候,大球还不动,有两个三个的一起离开。敲击到三百下的时候,大球仍然不动,观众走了三分之一。
敲到三千下的时候,大球微微动了。这个时候,剩下的观众只有很少一部分了。
面对不多的观众,推销大师说了一句话:你没有耐心去坚持朝向更美好的努力,那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人生的种种不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