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2566:佛经与教育文化(1)

(2021-04-04 22:00:07)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N0.2566:佛经与教育文化(1)

N0.2566:佛文化与更好成长(1

2012年暑假请到《楞严经》《地藏经》之后,这两本书几乎天天不离手。

2016年加入叙事者共读写,这两本书依然是我读写的根本。每天读共读书目一两页或十几页,但一定要读这两本佛经。

我们家乡有油梗,可以嫁接桂花。我想,这两本书就像是延续我成长生命的油梗,那些共读书目和生活中的美好朝向,就是嫁接在这油梗上面的桂花。

慈起无缘

一位优秀班主任老师,写的教育叙事文章发表了,收到了编辑部寄来的稿费,就买了糖果奖励给了自己的学生。有天,一个个同学违反纪律,这位老师就让这个同学在位上站着反省。

家长误会了老师,以为这是滥用惩罚。家长联想老师曾经给学生买过糖果,以为老师心中有愧才给学生糖果吃,于是向主管部门举报班主任老师滥用惩罚。

主管部门接到举报,对事情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查证,最终还了教师一个清白。家长了解事情的缘由和根本,主动向这位教师道歉!

教师在更好工作中,常常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不理解和误解。教育教学需要激情的创造性艰巨复杂的工作,教师失去了努力的热情和创造性工作的潜能,对教育教学是一种损失甚至是不幸。

面对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用自己的包容和智慧勇气,去积极进行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形成学校和家庭、师生之间的合力。这种悲悯情怀智慧和力量,在我而言常常来自于对佛经的诵读。

我奖励学生的“糖果”,是一句贴心的引导激励的话语。我建立了学生成长档案——班级学生日志,记录学生追求梦想优点兴趣和需要改掉的不足,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点滴,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做到严格与尊重学生的相辅相成。

即使如此,由于自己容易急躁,由于对了解学生不彻底,由于对学生成长定位不准确,也会导致教育教学中种种遗憾发生。

这些,都是教育悲悯情怀和智慧力量不足导致的。《地藏经》和《楞严经》,常常让我照见自己的不足找到更好努力的细微处所在。

慈起无缘,不是没有缘,而是生命共同体中因果不爽。只是有些缘起缘灭我们没有看到,白白失去了让自己和学生更好成长的机会而已。我愿朝向美好善良的所在,不断自我完善提升矢志不渝!

不骄不吝

《论语》中记载,孔子这样说过:即使有像周公那样的才能和美好,如果他骄且吝啬,也不可能成为对他人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后来,我看到有些人才,之所以没有用武之地,一种是没有适合他们所在的工作,另外一种就是他们嫌弃适合他们工作的岗位。

我不是天生做教师的料,比如不爱说话,比如不善于自我管理和引导激励他人,比如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等等。

《地藏经》和《楞严经》教我学会了不抛弃我这个天赋很低的教师,也学会了如何让学习困难或学习倦怠的同学挖掘自身的热情和潜能。

参加教学工作三十多年的自己,依然像一个实习教师一样,虚心向身边优秀教师请教,通过叙事者共读写,向古今中外优秀教师学习。一次次试讲,一次次修改完善教学思路,一次次课后反思。

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我是他最敬佩的老师,我知道学生一定是看到或感受到了我的这种努力。我不仅关注学科知识技能和艺术的学习,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潜能的挖掘。我感受到学生对我认可鼓励的同时,也更加惭愧我在教育教学中的种种不如意。

一个有才能且美好的人,如果骄且吝,会成为无用之才。相对应的,如果一个人骄且吝,他一定不会更好完善自己的知识文化结构,一定不会发觉出自己更大更多才能,一定不会在前行中遇到更美好的自己。

佛经教我逐渐除骄去吝,惠莫大焉!每天我都会努力培植自己心田中的庄稼,去除心田中杂草荆棘和害虫。诵读佛经,可以促进对我情绪念头言行中的种种进行反思甄别和清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