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吾言之吾心
吾言之吾心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1,388
  • 关注人气:4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N0.2565:带学生诵读经典的“启航”老师

(2021-04-03 13:27:44)
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N0.2565:带学生诵读经典的“启航”老师

N0.2565:带学生诵读经典的“启航”老师

今天,打开QQ空间看到山东枣庄赵启航老师发到空间里的一组视频:《我们一起学<</font>论语>》。

刹那间,我感动得想流泪。因为我的一个梦想——陪伴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背诵学习《论语》。看着赵老师陪伴学生诵读经典的视频,我感受到了如同圆梦一般的幸福。

最初认识赵老师,是在20191115日叙事者讲述活动结束后。“您是赵氏家族的骄傲!”一个朋友的留言,让我差异。自卑惯了的我,没有想到这句话是冲我讲的。事后,知道那是山东枣庄赵启航老师的留言,是我讲述叙事者成长故事而赞叹的。讲座讲述后不久,我们成了QQ好友。

那个时候,我每天都在分享自己诵读《论语》的认识体验感悟,用手机录制视频分享,每次九分钟稍多一点。从那开始,赵老师抄读《论语》等经典,学写教育教学叙事就没有停下来过。从赵老师上传的资料中,我知道赵老师是一位万米跑健将,也是一位跳绳高手,还是一位业余时间种地的好手。赵老师有两个孩子,一个读高中一个读初中,又是学校教学工作中的骨干和领导,可谓是千斤重担一肩挑。赵老师的读经典,更多学以致用,孝敬老人教育子女待人接物以身作则,与我的读得多做到的少形成鲜明的对比。赵老师常常说跟我学《论语》,我更多地从赵老师身上,感受到学经典的力量,感受到怎么样的才是最好的学用经典。

我喜欢读写,但是在读写中走过很多弯路。常常将读写作为一种消遣,直到2001年后,开始读《古文观止》中的《左传》部分等,才开始真正认识到不管是读文章还是写文章,都是关乎更好成长的。当我强烈意识到这一点,感觉要完善自身成长文化结构的时候,我的人生年轮已经指向了三十六岁。

有人说:三十五岁以前,一个人的修养大多家庭教养有关;三十五岁以后,自己的修养大多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我想:当今社会,父母用在教育和陪伴子女方面的时间越来越短,如果用父母与子女共读或者老师与学生共读等方式,解决这个陪伴成长中的不足,那不是更好一些呢?书海浩渺,可供选择者众多,可以看父母教师和同学们的喜好和适应能力。如果能一起诵读认识感悟践行《论语》,肯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赵老师带着一年级的小学生诵读经典,是从《弟子规》和课文中的一些诗词开始的。听着稚嫩的孩子背课文诵经典,看着更多的家长支持并参与,看着赵老师引领激励学生诵读经典的办法越来越多,我被一种幸福感动了——一种更好陪伴成长的幸福。

赵老师陪伴孩子们读经典,源于一个叙事者内心的诉求,有了众多叙事者家人的陪伴,有了赵老师千方百计的外出学习历练,也就更有了坚持的智慧和力量。通过赵老师上传的照片和视频,可以感受到这些一年级的学生朝向美好的潜滋暗长。媒体报道了赵老师坚持带领小学生诵读经典的故事,我为赵老师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更感受到赵老师时时处处朝向美好的定力和智慧!

面对初中生繁重的课业,我只有利用一两分钟的教学间隙,分享《论语》中的一句话或几个关键词语。我知道,就这一句话或一个关键词语,就是在学生心中播撒一颗传统优秀文化的种子。我常常想起蒲公英,在成熟的时候,被风轻轻一吹,就四下散开了,有的就落在附近的石缝里了,有的翻越了山坳落在一片可以生产的地方,或者随着流水和风继续漂泊。蒲公英的种子,凭借着头上的“小降落伞”,借着风力和其他的外力,让漫山遍野有了更多盛开的蒲公英。这种渗透一般的经典鉴赏感悟践行中,我也感到了初中生业余时间的不足,更有被文化碎片塞满心灵后对经典诵读的排斥。一千个教师教学《论语》,应该有一千个不同。被现代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的赵启航老师,一边学练字一边教学生练字,一边自己读经典一边教学生读经典。相对于我蜻蜓点水似的偶尔为之,赵老师的做法更像是漫天飞舞的蒲公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