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被推荐到新浪首页的博文 |
NO.2510:柳暗花明又一村
——学写教育叙事之一(2016年上半年)
五年前,刚过五十岁生日的我,追随王维审老师发起的叙事者,每天坚持学习教育教学叙事。
处于教育倦怠中的我,开始学会欣赏前行路上的风景。
第一次参与叙事者团队活动,是“每天坚持写一篇八百字以上的教育叙事”。三十天,我咬牙坚持下来了。其中有一天,我六个小时坐在电脑前没有挪窝,终于像挤牙膏一样凑够了八百字以上。叙事文章不够,读后感来凑,我最终完成了三十天每天写一篇教育叙事的挑战。严格而言,是一种反复诵读经典后的心路历程,叙事的影子微乎其微。
这个时候,最怕被踢出叙事者群。我那时想,写不了叙事就看着大家如何写叙事。我可以用上别人六七倍的功夫,却做好这件自己觉得很难却觉得有意义的事情。为了写出一篇文章,我甚至用上了双盘中冥想的功夫。双盘着坐两个小时不换腿,最终从心灵深处看到可以凑成一篇文章的东西。后来则是通过参与叙事者教育名著和文学名著共读,为学写教育叙事注入源头活水。
那个时候,我每天都评论十个以上的叙事者团队成员文章,我读的文章更多。最初叙事者团队有六七十个成员,我几乎读了个遍。我像海绵一样,努力从优秀成员文章中,汲取我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最终,我选择以湖北赵娥老师的写学生成长故事为蓝本。虽然目标确定了,我在千方百计努力中,就是用三十天的时间,也很难写出赵老师一天就可以轻松写出的一个成长故事。
人类没有奇迹,所谓的奇迹就是一个人坚持千次万次努力后达成的量变到质变。叙事者团队的活动,让我看到了一种成长命运共同体。这种共同体,与诵读经典和学习教育、文学专著相贯通,我看到了一种源远流长继往开来的力量,我为成为这教师团队中的一份子感到骄傲,至于其他名闻利养的东西,一切都因为这种波澜壮阔的成长黯然失色!“我是叙事者”,那时我甚至想将这五个字做成一个胸牌。每天想到这个身份,心中就充满了一种努力学习并前行的渴望。
这个时候,我担任初一两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同时兼任学校图书管理员。极大的倦怠,让我想要逃离这份为之奋斗过三十一年的工作。我感到了师生间的膈膜,感到自身完善提升方面的无助和无望,感到生活各方面的压力扑面而来。五十岁以后的人生,看似充满希望,但是不知道路在哪里。每天都生活在恍惚中,有限的精力耗尽后却感受到不进则退的尴尬。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写教育教学叙事,成了我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为农民的父母,曾教育我:“干活,不怕慢,就怕站!”学写教育叙事,对我这个不善于表达的人而言,无异于挑战自己成长的短板。但是,在这“又一村”里,我看到了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有趣或有意思所在,也冥冥中感到人生其他方面也可以因为这种学写叙事出现转机。原来我看到随便的同学感到无计可施,学写教育叙事后,觉得面对这样的学生自己拥有更多专业成长机会。我开始与这些传统意识中的“捣蛋鬼”学做真朋友。这是从叙事者团队中赵娥老师那里得到的好建议,学着说他们喜欢听得话,学着像一个真正的朋友那样与他们交流,学着写与同学们点滴互动中的故事,学着从教育教学细节中,汲取成功的经验教训,努力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学生的优缺点,向优秀学生学习,自己首先做扬长避短的榜样。
曾经有两个学生,在这半年时间里转变很大。
一个是体育尖子生,却是文化课上难以集中精力,课堂上随便甚至在教室里展示“大力金刚掌”,让师生都为之震惊。我努力找出他的优点:体育成绩突出、乐于助人,主动要求他做我的健身顾问,他从不信任到逐渐信任到成为好朋友。
还有一个说话随便,批评后安稳不了几分钟就又犯了。我生气了,朝他怒吼,他害怕也生气嘴里不干净嘟囔着。无助中,我落实并叙事行为习惯加减分办法,有了一段教学相长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