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323:期中考午自习
(2020-11-11 17:08:36)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NO.2323:期中考午自习
7.5班,张成梁同学站在讲台上准备课件。沈寒冰和孙好同学,去找英语老师拿答案。王迎旭同学,恣意趴在桌子上微笑着,非常舒服开心的样子。
“张成梁同学,不仅为大家服务,还要让自己的功课不落下,值得大家学习。沈寒冰和孙好同学,也是如此,为同学服务,也要做好自己的功课。王迎旭同学的笑容,非常美,希望能与大家分享一下更好。学会每天早中晚给自己一个微笑,谁完不成任务老师都要追求他的责任。希望王迎旭同学,以后坐端正了,能拿出书来看并写,老师就给他加奖励分。”
“老师,发好吃的吗?”
“你想吃糖吗?”
“不想吃!”王迎旭摇头说。
“我给大家发‘精神甜品’!”近五年来的经历,让我自信可以让“精神甜品”成为学生更好成长的动力和智慧。一部《楞严咒》用宣化上人的话说是四百万美元不换的,我现在在诵读近八年以后,觉得这话一点不假。近五年的分享“自信自律助人”微故事,就是将这些经典制成的“精神甜品”不断与同学们分享。因为其科学文化构架,因为它的因其根性度脱。我没有驾轻就熟,但是我相信这种经典文化的力量,就在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眼神表情中,这种正能量被逐渐传播并弘扬着。
知识文化,只要用得恰到好处,就是一种力量和财富。学生的心灵,会感知这种文化的力量和能量,也会自觉遵守并完善提升自己的。虽然这种正能量,看上去若有若无,但是我明显感受并受益了,我也从部分或更多学生身上看到这种可喜的现象。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微笑的头像符号。把它,作为送给同学们的礼物:“希望同学们微笑相伴,有更健康的身体,有更阳光的心灵,有更好的成长进步!”
第一次看到孙瑞曦憋不住的笑,鼓励这个不太善于交流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美丽的笑容——分享快乐,变得更加阳光积极勤奋。接下来的学习,或综合素质的培养,都需要生生或师生之间的互动。仅仅有老师提问的督促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内心的探究交流的诉求诞生并学会更好的付诸实施。
我表扬了张传迪同学,拿着他的英语书上写的,还有她笔记本上写的英语,请大家欣赏。很多同学说:“我们也写了!”我说,“我表扬这一个同学,就是有类似表现的同学都值得表扬,希望大家更好努力前行,不是仅仅针对被表扬的同学!”
张函语同学在趴着休息,还有高续慧博同学,我表扬了他们:“午休时,可以休息。上课要是趴着就不好了,老师就要亮黄牌警告或扣分!”相关的同学点头,我也觉得自己趁机进行了一些地理课常规教育。7.6班的同学王昊炜也趴着休息了,我也是这么点评的。王梓鹏同学和周晨昊同学,能够拿出书来看,受到了鼓励性表扬,告诉他们:“如果一边看,一边将学到的或思考所得记录下下来,就给他们进步分!”
表扬陈兴南同学在课本上的整理和笔记本上的整理时,同学们也说“我们也写了,比他写得还好呢!”我明白了师生沟通的重要性,我做了与在7.5班同样的解释,希望与同学们在认识老师点评上达到一种共识!与李小艺互动,悄悄告诉他:“送你一个‘微笑脸’——希望他微笑常相伴!”说吴锦奇:“读写背三管齐下,学习用功有办法!”表扬学习标兵之一孙靖涵:“很会学习!”告诉同学们:“像如孙靖涵同学,属于学习标兵之一,老师不经常表扬,不是说他不好,而是一直都优秀!当然有缺点,老师也会指出来,也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的同时,也帮助他做得更好!”
最后我在黑板上,用粉笔画了一棵树,告诉大家寓意:“根扎得越深,树才会长得越高!希望同学们,充满自信严于律己助人为乐更好成长!”